一湯匙能盛上7只魚翅水餃、一條豆芽釀上3種肉末的釀芽菜......對食材如此精細處理,可謂是登峰造極,這些叼專的食法以及鮮有聽聞的食材,無不體現著順德美食文化食不厭精的真諦。
水底芽菜
從選擇食材上下功夫的,單介紹“水底芽菜”就夠令人咋舌。
順德人把豆芽稱為芽菜,但這水底芽菜并不是用豆來培養的,它是最普通的鳙魚(也稱大頭魚)頭上的一根軟骨,也有人把它叫做魚頭筋。
3-4斤重的一條大頭魚,就只有這么一根豆芽長短粗細的軟骨,顏色形狀都與豆芽無異,但爽脆無比,于是就美其名為水底芽菜。
然而,要多少斤大頭魚才攢得一小碟水底芽菜?于是美食家們又將其混含在普通豆芽中燴炒,意猶未盡再放進一撮翅絲,教你分不出哪是魚翅哪是魚頭筋,最后用蟹黃一拌,美色清香又爽脆。這樣的水底芽菜你吃過沒有?
民間魚子醬——蟛蜞子
蟛蜞是一種生活在涌邊或田埂上的淡水小螃蟹,肉少殼硬,把田基鉆得千瘡百孔,農民十分討厭這些家伙,捉到它們,都將它喂鴨或當作肥料。而蟛蜞的卵俗稱蟛蜞子,這些像一團黃泥似的蟛蜞子,是非常可口的佳肴。
每年農歷二月初至清明節,卵子成熟的蟛蜞紛紛從洞里爬出。農民便趁機堵塞這些漏水的蟛蜞洞,把捕捉到的蟛蜞連胸甲一起剝下卵巢,肢體其他部分拿去喂鴨或肥田。
蟛蜞子的顆粒比蝦子還要小,所以入口較蝦子更滑。可是怎么將細若粉塵的卵子收集起來哩?難不倒擅長美食的順德人,他們先把帶胸甲的卵巢放在水桶里和水攪拌,再用清水反復沖洗,用細紗布將沉淀下來的蟛蜞子過濾瀝干,挑去雜物,放在杯子里壓成一團即可。
有些巧婦將這些時鮮極品擺進竹籃里拿去沿街叫賣,有美食家們守候在村口閘門樓下等著嘗鮮了。
蟛蜞子怎么吃?他們先把買來的蟛蜞子再挑干凈,放上適量的油拌勻成糊狀,用一只銅制勺子盛著,置于文火上繼續攪拌,直到蟛蜞子變成鮮紅色并發出誘人的香味,蟛蜞子以剛熟時最香最滑,可以直接用來下酒,也是拌面、燴菜的最佳搭檔。那香那味,絕非魚子醬可以。畢竟,過了清明節,就得待到來年再有口福了。
來源|順德檔案與史志
編輯|小于一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