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歌又名咸水嘆、疍歌、后船歌等,流行于順德大良、均安等地區,是一種主要由水上居民(疍家)傳唱的歌謠。明末清初時期流入,20世紀30—60年代時非常流行,咸水歌曾有“風吹過,大話咸”之說。
順德咸水歌可分為拆字歌、對花歌、古人歌等類別,其結構、旋律、節奏等頗具地方特色。其結構分為“長句咸水歌”和“短句咸水歌”。有獨唱、對唱等形式,以對唱為主,對唱采用男女互答形式,歌詞構成不拘一格,但基本保持四句為一樂段的復樂段體。其旋律處理機動靈活,除了歌曲的開頭、中間的停頓和歌曲結尾基本固定外,中間的旋律都是圍繞主音以二度級進、上行或下行、加花或減花來表現。其節奏以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交替使用,又因語言和感情的需要,出現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節拍多為2/4/或3/4拍,也有混合節拍。
咸水歌在音樂學、語言學、民俗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曲調自由,音律優美,節奏率性、自由。同一個唱腔的“咸水歌”,除歌頭、歌尾或拖腔不變外,歌曲的旋律均可作適當調整,顯示出民間音樂自由性;咸水歌隨口唱出,常使用當地土語,帶有濃厚的口語化色彩,其“一字一音”的形式,與語言音調有密切關系,現在仍在傳唱的舊式咸水歌,保留了大量順德本地方言的發音;咸水歌的創作和傳誦與疍民的生產、 密切相關,疍民根據自己的生產和創作咸水歌,以歌會友、以歌傳情、以歌聲訴說心中的苦與樂,咸水歌涉及疍家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對疍家的歷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14年,咸水歌被列入順德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鳳翔小學被授予咸水歌傳承基地。
2016年國慶節期間,“非一般的精彩——2016順德水鄉民俗文化節”在杏壇逢簡舉行。活動在開幕式上為一批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進行了授牌,其中大良鳳翔小學被授予咸水歌傳承基地。
在2016順德水鄉民俗文化節上,鳳翔小學帶來的咸水歌表演很受歡迎。
來源|網絡整合
編輯|云溪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