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真正地保護好它們。”9月27日上午,在清暉園博物館,今年73歲的李炎忠講述著他捐贈藏品的初衷,眼睛里透露出的是堅定與決心。
9月27日上午,清暉園博物館舉行“李炎忠先生捐贈答謝會”。
當天上午,清暉園博物館舉行“李炎忠先生捐贈答謝會”,今年5月,清暉園博物館收到了來自李炎忠捐贈的73件/套藏品,藏品類別眾多,以清朝至中華民國時期的實物資料為主,包括土地買賣契約、課本書籍、粵劇歌簿等,對研究順德當時的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李炎忠捐贈的部分藏品。
據了解,李炎忠捐贈的地契文書共計27件/套,從清道光年間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時間跨度120年。均為李炎忠祖輩買賣田屋的證明憑證。這批地契文書(含買賣場所、地價銀兩、立契程序等信息)生動反映了當時順德的土地買賣情況,對研究順德地方史有重要價值。
為了感謝李炎忠的無私捐贈,清暉園博物館復制了部分藏品,回贈予他,以作紀念。
“清暉園對歷史文物的重視度很高,交給她我很放心。”李炎忠表示,自己年輕時就有將舊物件保存下來的習慣,久而久之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保護好這些文物也似乎不知不覺成為了他的使命,時光流逝,李炎忠曾搬家多次,每一次都不會讓這些“寶貝”有任何閃失。
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收藏技術,李炎忠很擔心自己保護得“不周到”,“我需要找到能夠真正保護它們的主人,希望它們能夠完好地保存下去。”李炎忠說,于他而言,這次的捐贈是順德情懷與文物保護的“雙向奔赴”。
在接收藏品回館后,清暉園博物館文保團隊有條不紊地開展藏品入庫工作,其中包括逐件、逐項清點整理、登記入賬、掃描存檔、藏品拍照、無酸紙包裝以及入庫排架。
對捐贈的藏品進行清點整理。
由于部分紙質藏品,存在蟲蛀、霉斑、破損等情況,不利于長久保存。為了更好地活化藏品,發揮藏品價值,清暉園博物館邀請了有30多年專業工作經驗的姚忠信師傅現場查看藏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34件/套紙質藏品進行托底以供日后展出。
中華民國二年《新舊青云文社公車文武印金進支撮録》托底前后對比。
其中,托底后的《新舊青云文社公車文武印金進支撮録》,印證了大良龍氏與青云文社淵源。據介紹,青云文社是保存、發揚順德文脈的文教組織,龍氏為最初組織者,始終參與文社運作。
“大中華”廣告宣傳紙托底前后對比。
另外,清暉園博物館也對民國的結婚證書、廣告宣傳紙,當代社員公分手冊、社員經濟手摺等進行托底,它們從“衣食住行”展示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
“托底后的藏品,滿足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和長久保存的要求,充實了我們館藏中契紙文書類藏品。”清暉園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專門為李老師做一個捐贈展覽,后續也會推出更多的展覽,讓市民了解以前人的生活是怎么樣的,也是為了向捐贈嘉賓致謝,更期待喚起更多市民對文物的關注。”
李炎忠也期待著清暉園以通過開設“捐贈展覽”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順德、認識順德,進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當天,為了感謝李炎忠的無私捐贈,清暉園博物館復制了部分藏品,回贈予他,以作紀念。
清暉園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清暉園博物館作為國有博物館,一直致力于向社會征集各類藏品,不斷豐富館藏文物,加強博物館的自身底蘊。未來將不負眾望,盡心竭力做好博物館藏品的研究和展出工作,為市民提供優質文化服務。
編輯:李素芳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