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龍氏家族第一位文進士的真跡,對龍氏家族的意義非凡啊。”“這些古籍所記載的內容對于研究廣東地方史有很大的作用。”……
12月5日上午,順德區收藏家協會向清暉園博物館捐贈藏品儀式在狀元堂舉行,清暉園博物館的館藏再添3名“新丁”。順德區收藏家協會向清暉園博物館無償捐贈3件(套)清暉園園主著作——《天章閣詩鈔》《敬學軒文集》《春華集》,填補了館藏園主著作的原件空白,鞏固充實了清暉園博物館的館藏資源。(視頻詳戳)
清暉園博物館的館藏再添3名“新丁。
當天,一眾文物收藏愛好者及領導嘉賓歡聚狀元堂,一睹三位清暉園園主的真跡風采,感受其中蘊含的史料文化,更在清暉園博物館黃浩賢動情朗誦,清暉園第一任園主龍應時所著的“槐兒南宮報捷感賦、游錦帶園別墅呈凌禹叔”和第三任園主龍元任所著的“即景”中,感受到穿越百年的文字魅力和兩位作者的文學風采。
富有感情地詩朗誦。
據悉,藏品《天章閣詩鈔》的作者龍應時,是清暉園最初的營建者,更是龍氏家族第一位文進士。他熱衷于建園、游園,《詩鈔》中有“吾生畏拘束,蕭散愛園居”等名句,也記錄下“東園”“錦帶園”等龍氏園林信息;《敬學軒文集》的作者龍廷槐,是清暉園的第二任園主。書中收錄龍廷槐與友人的通信,詳述其治沙田、捕盜匪觀點,是研究廣東地方史重要史料;《春華集》的作者龍元任,是清暉園的第三任園主。他的詩集中除了記載親友唱和、飲食習慣、園林活動等情形,還寫下“買田筑室應謀早”,這一龍氏宅邸園林的營建觀點。
三本古籍的捐贈填補了清暉園博物館藏園主著作的原件空白。
龍氏編刻的古籍是清暉園歷史、順德印刷業歷史的重要實物見證。清暉園始建于明代,成園于清代中后期,由順德大良龍氏家族一門五代精心營建。當前,征集與清暉園、大良龍氏相關的古籍、資料是清暉園博物館文物征集的主要方向。截至目前,清暉園博物館已收藏有龍氏相關古籍、資料30余套,其中園主著作4種。當天三本古籍的捐贈,更是填補了清暉園博物館藏園主著作的原件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清暉園博物館在探索研究藏品活化的道路上一直不留余力。活化利用園區內的真硯齋、惜陰書屋中的《大良龍氏教育成就展》,合理利用了園區古建筑的有限空間,還原龍家私塾學習場景,展出龍氏相關著作,展現龍氏家訓以及大良龍氏家族的教育成果,并依托文物藏品的研究成果,持續輸出高質量的原創性展覽以及學術研究成果。
讓文物“走”出來、“亮”起來、“活”起來。
“三本古籍的入館,為我館研究推廣清暉園文化底蘊,乃至順德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順德區清暉園博物館館長梁冠藍對收藏家協會的無私捐贈致以衷心的感謝。她表示,清暉園博物館一直致力于研究好藏品的歷史信息,積極推動藏品活化利用,用藏品講好清暉故事、講好順德歷史文化,展示好順德城市形象,并號召社會各界熱心人士持續關注、支持博物館的藏品建設,積極投身到文物保護的行列中,真正讓文物“走”出來、“亮”起來、“活”起來。
此外,現場梁冠藍代表清暉園博物館向無私捐贈的嘉賓代表頒發捐贈證書,并贈與清暉園特制的“竹報平安”紀念胸針作為答謝,感謝順德區收藏家協會對清暉園博物館文化建設的大力支持。
編輯:劉遠雄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