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北區社區的錦巖公園自2020年初修繕以來,一直未開放,受到眾多街坊的關注。修繕期間,大良街道數次回應街坊的關切,但開放時間一直未定。
但是!小編偶然路過錦巖公園卻發現,它終于敞開了大門!
錦巖公園的修繕可謂是一波三折。公園內的錦巖廟建于明朝,已有四百多年歷史。1982年,當時的縣、鎮政府發動重修,圍山建成錦巖公園,至今也有四十余年。
近些年,公園內的建筑、地面等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大良街道于2020年初對公園進行改造提升。
修繕后的錦巖公園
改造過程中,又發現公園部分建筑容易倒塌,工程方案需要重新編寫,且要再走一遍審批的流程。由于公園內的錦巖廟是文物保護單位,需經過佛山市文物專家評審驗收,因此錦巖公園的改造提升工期一再延長。
今年10月,區文廣旅體局曾表示,錦巖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10月14日進行初步驗收,驗收合格后將近期開放。
雖然沒有正式、高調地宣布開放,但附近的街坊早就聞風而動,終于又像從前一樣來錦巖公園活動。
剛從觀光市場買完菜的兩位街坊在桂花樹旁聊天,從她們口中,小編得知,錦巖公園重新開放還不到一個星期。
曲徑通幽
“這里環境比之前好很多了!”一位阿姨感慨地說。另一位阿姨附和說:“當然啦!修了快四年,肯定要比之前好才行!”
如今,錦巖公園內的地面不再雜草叢生,高大的古樹也用圍欄圍住、用鐵架支撐住,安全隱患減少;不同出入口設有公廁,方便附近居民和游客;路燈和地面射燈也更新了,夜晚游園更安全。
順德暖冬,繁花盛開,錦巖公園也重新煥發生機。
錦巖公園圍繞錦巖山而建,錦巖山原名隱樂山,后人見錦巖崗全山皆石,赭紅而微呈彩斑,如同織錦,故更名為“錦巖”。
錦巖山頂望月亭
隨著公園重新開放,錦巖廟的香火也恢復旺盛。錦巖廟于明朝建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年間均有重修。
廟前的石獅
這是一座道教與佛教相結合的廟宇,供奉有觀音娘娘、天后娘娘、呂祖、魁星君等神像。
廟宇前殿類廡殿式頂,后殿為硬山頂抬梁式木架構,五架梁配以駝峰斗拱。
天井間有兩小廊,四檁卷蓬頂,檐口滴水瓦,檐板花鳥、人物等木刻裝飾。
廟中保存有《錦巖碑記》等五塊明、清年間的石碑,記載了錦巖廟修建情況、大良地區的歷史,以及咸豐年間籌辦團練、護沙局的事跡,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基于建筑藝術價值以及歷史價值,錦巖廟被列為佛山市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后廟旁是陳邦彥講學處,陳邦彥是明末清初英烈、“嶺南后三忠”之一,世稱巖野先生。他曾定居錦巖,在錦巖山麓設館授徒。1984年,順德縣人民政府還在錦巖山上建陳邦彥紀念堂。
陳邦彥紀念堂
碑屋、樓房、長廊依山而建,綠樹掩映,“錦巖”二字鐫刻有力,與巖野先生的忠魂交相輝映,也仿佛在閃爍著歷史的光芒。
錦巖公園不僅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還有百年古樹常伴。
錦巖山不高,僅27.2米,但怪石嶙峋,草木蔥郁,古樹參天,風景優美。
錦巖公園是大良古樹較為集中的地方之一,園中有4棵細葉榕和2棵樸樹,其中最年長的細葉榕已有305年樹齡,較年輕的兩棵樸樹也有165年樹齡了。
此外,還有一棵俗稱“倒吊筆”的古樹,樹齡175年。
錦巖公園中的古樹,都歷經上百年的風雨,向后人們展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堅韌不拔的強勁生命力。
為了保護森林資源,順德全區推行林長制,各級林長協調解決責任區域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重難點問題。錦巖公園作為大良轄區內的5個林地公園之一,是北區社區的重點保護區域。
良好的森林資源,讓錦巖公園成為附近居民的健身熱門場所。公園重新開放后,居住在錦巖三十多年的黃阿姨每天上午都來鍛煉,她說:“老人最希望能長壽了,來這里呼吸新鮮空氣讓人很舒服,感覺自己能多活幾年了!”
黃阿姨還透露,從前錦巖公園很熱鬧,附近居民都來此休閑娛樂,目前因為只開放公園正門,加上街坊們還沒完全知道開放的消息,比從前安靜了不少。
據悉,大良北區社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北區社區計劃將陳巖野先生祠與錦巖公園、陳巖野墓連成一線,成為北區社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活動陣地。
如今錦巖公園已經修繕完畢,這一事項將重新提上日程。并且,錦巖公園作為轄區內生態保護的重要一環,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將助力城市生態高質量發展。
編輯:黃柳冰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