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鋼等人在生產車間了解工人生產的每一道工序流程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林仲儒) 早前,順德城市網曾報道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到順德企業做社會實踐研究(詳見《清華博士來順實踐,企業期待留住人才》)。從7月1日開始到現在,35位博士生到順德企業已有一個多月了。昨日(8月6日),順德城市網記者走進企業,了解這些象牙塔尖的博士生在順德有著怎樣的表現,對順德和順德企業,他們又有些什么看法。
博士生的天空
做實踐,雙向選擇
記者在順德區億龍電器科技有限公司采訪到清華博士生中的3位:康寧軒、金雯、丁勇鋼。問起為何選擇來順德,為何選擇億龍,他們表示,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結果。“企業有這些項目需要專業人員去攻克,便把項目交到我們學校。我看到了這些實踐的崗位,根據自己的專業和愛好,選擇了來這里。我認為在這里,能學習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能以自己的實力幫助這家企業帶來一些新鮮的提議。”康寧軒說道。
丁勇鋼向記者介紹,他們博士生選實踐項目,就像選擇選修課一樣,要“搶”,像億龍這樣的企業,能給博士生這樣的實踐機會,很“搶手”,他也是費了一番功夫才“搶”得到的這個崗位。對于這次到順德來做社會實踐,他們都認為“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說順德,行勝于言
事實上,搶到來順德做社會實踐的“機票”,3位清華博士生都感覺很值得,因為他們用一個月的時間感受到了別致的鳳城,別致的景。金雯說,這里的天很藍、很藍,比北京的天氣好多了。丁勇鋼說,以前沒吃過魚生,在順德第一次吃了魚生,很好吃,順德果然是一個出美食的地方。
而康寧軒則說,順德,是一個樸實的地方,“我覺得順德就是清華一句校訓的縮影——行勝于言。這里的人都很踏實,都是些干實事的人,所以這里的企業這么多,經濟實力很強,這都很正常。”
在億龍,感受緊張
說起強勁的順德企業實力,丁勇鋼說出了自己的感嘆。他說對比他曾經工作過的某些國有企業,順德的這些民營企業使他感受到真正的工作氣氛。“國企很多時候就是吃‘大鍋飯’,但在億龍,這里講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我覺得是這種憂患意識使廣東民營企業創造出全省大部分GDP的精髓所在。”
康寧軒和金雯也表示認同,他們說與在學校內埋頭計算,設計程序不一樣。這里講求實用,例如他們做的生產系統物流規劃布局。他們需要在嘈雜的車間內觀察每一道工序流程,了解每一個工人的工作方式,以此找出最優的改善方法。
“我們的目標是‘單件流’,把生產的在制品庫存量盡可能地壓低,以達到精益生產的目的。”金雯說,在億龍,他們感受到了生產一線的壓力。循序漸進,完善每一道工序,提高每一分的利潤,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甚至進步,這樣的企業生存之道相信將給3位長期坐在課室里搞研究的博士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企業方的胸懷
值得推廣,企業與學校相結合
同樣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還有億龍電器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總監楊冬梅。“項目效果佳、模式先進可復制”,是楊冬梅對此次引進清華博士生做研究項目的評價。第一次參與到這個順德區與清華大學合作項目之中,億龍已有不少的收獲,他們明確表示,下一年將繼續申報這樣的科技創新項目。
通過這種政府搭臺,企業與人才直面對接的模式,企業不單極大地減少了人才選撥的投入,更是能在高水平的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人員。楊冬梅認為,這種政府與中立機構牽線,促進企業與學校對接的模式值得在更大的范圍上推廣,在時間跨度和人數規模上,企業都期望此項目能有更大的突破。
外部引援與內部挖潛相結合
當然,一家成熟的企業不能只寄望于外部引援,擁有良好的內部培訓制度也是眾多順企的特色之一。在這方面,楊冬梅介紹道,億龍近年來一直非常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2013年推出在職員工深造,讓員工入讀大專/本科提升培訓班。據了解,目前已有40多人報讀了工商企業管理、機械自動化、會計等專業。
“有企業會擔心,花費不少錢和時間培養了這些人才,以后他們跳槽了,企業就虧了。我們不擔心這個,因為我們相信,培養人才不但是企業利益所在,更是企業擔當社會責任的表現。即使員工以后在別的企業工作,我們也期望他和億龍共同為社會作貢獻。”或許,正是這種一致的社會責任感和頗具膽識前瞻目光,造就了丁勇鋼等人所贊賞的順企和順企精神。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