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人員向先烈默哀
緬懷先烈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今日(4月2日)上午,由大良北區社區黨委、居委會和行政服務站組織的“崇尚英雄、精忠報國”清明拜祭陳巖野英烈活動在津寧巷陳巖野墓旁舉行。大良街道財政局駐村工作組成員、北區修繕陳巖野先生祠籌備委員會委員、北區社區工作者、北區居民代表共80余人參與了本次英烈祭拜活動,陳巖野先生第23代后人也來到了現場。
上午九點三十分,全體人員懷著敬重的心情來到陳巖野墓旁。默哀鞠躬,敬獻花圈與鮮花,以表達對愛國英烈的哀思。
在本次活動中,北區修繕陳巖野先生祠籌委會副會長羅小平介紹了陳巖野先生事跡和陳巖野先生墓,北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北區行政服務站站長吳國雄,北區修繕陳巖野先生祠籌委會代表周月嫻分別發表了講話。
據了解,這是大良北區第一次舉辦祭拜陳巖野英烈活動。吳國雄在致辭中提到,舉辦祭拜英烈活動是為了鼓勵群眾傳承英烈精神,學習陳巖野先生的義不逃責、不避艱難、不計回報、奮力勇為的可貴精神。吳國雄強調,在場成員要學習陳巖野的時代擔當精神積極干事,響應區政府的號召,傳承順德新時代敢想敢闖、敢為人先的干事創業精神。
祭拜活動后的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大良北區在2017年底發現了“陳巖野先生祠”,并于今年3月11日開始了宗祠的修繕工程。目前,北區已有“陳巖野先生祠”和“陳巖野先生墓”兩處記錄英烈足跡的文物實體,這在引導教育廣大群眾學習英烈的崇高精神,激發群眾重燃“可怕的順德人”的精氣神,以及創建美麗文明村居活動中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呂曉秋)
知多D
陳巖野先生名為邦彥,字會份,早年隨父從龍江鎮龍山鄉移家縣城大良,在錦巖山下以教館為業,遠近拜讀門下學生過千人,世稱“巖野先生”,著名文學家屈大均是其得意門生。
明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明廷覆滅。陳邦彥憂心如焚,慷慨陳詞,撰寫一萬七千多字的《中興政要書》,提出三十二條救國方略,只身趕往南京進呈南明弘光帝,但未被采納。后陳邦彥投筆從戎,英勇奮起抗清,曾帶兵幾經轉戰,直至壯烈犧牲。陳邦彥忠義事跡在嶺南乃至全國有很大影響力,與張家玉、陳子壯并稱為“嶺南三忠”。不僅氣節蓋世,詩文亦飲譽文壇,與番禺黎遂球、南海鄺露并稱“嶺南前三家”。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