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遠清
陳村的花卉業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結束后,開始擴大種植。此時花卉業開始復興,卻沒有固定花卉交易場所。改革開放初期,順德人種植蘭花、米仔蘭、茉莉花、茶花、年桔、樹仔頭盆景等,民間花卉市場自然形成。此時的陳村花卉總體上是處于一種自產自銷的發展模式,種植的規模及銷售的數量極為有限。因此,陳村花市規模不大,基本上處在一種自發的狀態。這種花卉市場得以存在,完全是由于當地存在一個忠實的鮮花消費群體。
1980年前后,陳村就有少量花卉供應香港地區市場。每年春節前,當地部分花卉除了在當地農貿集市上擺賣之外,更多的花是依靠花農到廣州及周邊地區的花卉市場去出售。陸路交通不便,陳村花農幾乎都是沿著河道搖船進入廣州荔枝灣賣花。一艘艘小船,裝上幾十上百盆鮮花桔果,搖三四個小時才到達廣州。很多時候因路途遠,若不能及時賣出,只好摔爛或扔掉。即使這樣,陳村花農也沒敢想到會在家門口開個花市。1981年開始,陳村花卉種植發展迅猛,花卉種植大戶、花場、花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隨著花卉種植業的不斷擴大,陳村鎮政府為這事情琢磨開了。主要是想辦法把廣州的花卉市場搬到陳村來,以解決花農賣花難的問題。后來各界統一了認識,就利用全鎮唯一的一個燈光球場辦迎春花市。
1981年陳村舉辦花市,拉開了陳村花卉產業化發展的序幕,改變了以往花卉銷售的分散狀態,擴大花卉銷量。首屆花市規模雖然很小,檔次較低,其歷史意義卻非同小可。一方面表明陳村人具有年花消費這么一個傳統習俗。也就是說,不管通過什么渠道出售年花,當地都能消費一定額度的鮮花數量。另一方面,說明當地政府管理決策層具備了一種戰略眼光。因行政力量的介入,原來無序的年花銷售市場就變得井然有序,為當地花農提供了一個統一的鮮花賣場。陳村政府正是沿襲了這一管理思路,在后來的二十多年時間里,為陳村花卉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環境與服務平臺。
最早的花市場地主要是在廣珠公路舊路通往大良路段沿線路段,屬于小型的花市。主要由四家規模很小的集體花場以及四十余戶業余花農在陳村公社的燈光球場擺攤經營。看到平時司空見慣的花卉綠草也能夠賺大錢,當地農戶迅速刮起了一股種花賣花的熱潮。這就促使上市的花卉品種和數量逐年增加,且發展速度驚人。每年春節前按照習慣還舉行特別花展,廣招海內外客商和游客前來訂貨。這種就地舉辦的花市,規模不算很大,但跟之前的無序市場相比,銷售出去的花卉數量也很可觀。
由于花卉種植規模較小及其他種種原因,1982年及1983年的陳村年迎春花市就暫時沒有統一組織。從1984年開始,陳村鎮政府堅持參與當地迎春花市的監管與服務。為解決花卉的銷售和流通,推動花卉向產業化發展,從1984年到1998年,陳村鎮政府每年都在廣珠路陳村段舉辦迎春花市。這個時期的迎春花市,全部事宜都由政府參與運作。鎮政府每年都發動所有干部在春節前幾個月為花市銷售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從最初的攤位規劃、場地清理、燈光配套,到花市結束時最后一個攤檔的拆除,政府干部都親自參與。多年以來,不少的鎮干部往往都要在年卅晚把最后一盞燈拉下放好,才能回家過年吃年夜晚。當地的公安與銀行部門也都為花卉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花攤主要擺在路邊,日間車輛來往多有不便;晚上花農花商離去,不可能把花卉都搬走放好。公安人員主要負責維護花市期間的治安,交警隊員則為了交通的順暢不辭勞苦。公安交警的工作量非常大,但都一直堅持為花市的順利進行而保駕護航。銀行則發動職員開著收款車到當地的桔場,到東莞、珠海、中山等地的花市進行現場吸儲。他們到位的服務,使得花農、花商從沒有收到過假幣,也不必隨身攜帶大量的現金出入。
那時候的“路邊花市”,延綿長達十五華里,稱為“十里花街”。每年花市都有一個宣傳主題,就是在三叉路口豎立一個當年的生肖圖案,并作為當年花市的一個中心景點。一年一度的十里長街迎春花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決了陳村花農賣花難的問題。陳村每年銷往二十多個省、市的觀葉花卉占了廣東出口總數的一半,迎春花市帶動著陳村的花卉產業快速發展。許多花農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花場,花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涌現出一大批花卉專業戶。這使一批花農聚集了資本,擁有了幾十畝以至幾百畝的種植面積。
花卉的種植面積隨市場的創建逐漸擴大,但廣珠路車流量逐漸增多,花市所搭建的牌樓和景點影響交通。陳村人認為這不是解決花卉銷售的最佳辦法。因此,一屆又一屆的領導,堅持引導花農籌辦日常花卉交易市場。1994年,陳村鎮政府在花卉研究所旁建立了一個比足球場還大的市場,花市的中心景點隨之也移入這個新市場。這就是第一個花卉交易專業市場。1998年,陳村鎮決定在佛山大橋邊分期興建面積巨大的花卉世界。1999年花卉世界建成之后的迎春花市,開辦費用方面政府財政相對補貼一部分,余下費用改由市場運作。市場機制的引入,政府參與各種具體管理事項就相對減少。市場運作下的迎春花市,顯示出更大的活力,也就得到更多商家的支持。從此,陳村花卉世界就告別了原來的運作模式,朝著批發與零售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本文來自《陳村-中國花卉之都》)
(編輯:柱子)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