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主人:陳勝洪 年齡:47歲
職業:區教育局干部,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順德方言研究第一人,著有《廣東順德方言錄》、《廣東順德方言趣談》
“食水”、“甩底”、“奸賴”、“煙韌”……生活在順德的你知道這些地道的順德話是什么意思嗎?除了請教老順德人外,你還可以在陳勝洪著的《廣東順德方言錄》和《廣東順德方言趣談》中找到答案。
初讀《廣東順德方言錄》和《廣東順德方言趣談》,總覺得能知曉這么多順德土話的應該是一位地道的順德老伯。然而在教育局的辦公室見到陳勝洪的時候,才發現被媒體稱為“順德方言研究第一人”的他是一位氣色很好的中年人,同事們笑稱他為“教育局的筆桿子”。
跟隨著陳勝洪走出區政府大樓來到外面的公交站,只見他嫻熟地從褲兜中拿出交通卡,等待316路車的到來。“我習慣每天7:20從家坐公交上班,下午下班后也是坐公交回去,省錢也環保。”和陳勝洪的談話就這樣在公交車上開始。
導師、同事的啟發和督促
今年47歲的陳勝洪在教育局工作已將近20年,他是怎樣走上方言研究的道路呢?據陳勝洪回憶,1986年,修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他畢業后被分配到順德華僑中學當老師,而上世紀80年代末的順德,引進外省的老師較多,每逢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聽到這些外省的老師們感嘆順德話難聽、難學、難說。
“我出來工作的第一任導師是李良暉,他對我的影響很大。”在陳勝洪看來,李良暉是一位對順德歷史文化很有研究的書法家,因此陳勝洪很喜歡拜讀他的文章。“他當時講過一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他說年輕的時候也很想把順德話搜集起來,整理成書讓外省老師了解和學習順德話,但是他沒有堅持下來。”陳勝洪說,李良暉對順德歷史文化研究的熱情一直感染著他。1988年因為工作調動的關系,他來到倫教當老師。“在倫教我養成了寫文章、搜集順德方言的習慣,但當時并沒有系統地展開方言研究工作。”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深入基層又怎能搜集到素材?1990年,陳勝洪由于文筆好在倫教頗具名氣,被調到黨委辦公室當新聞秘書。“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基層就是從這時開始。我的工作是幫領導寫總結、寫新聞稿,當中的很多素材都需要到村居找。倫教是一個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地方,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我接觸到很多地道的順德方言。”陳勝洪的這段經歷為他以后的研究積累了深厚的底子。
在教育局,陳勝洪與外省老師以及基層接觸的機會也就更多了。“當時有不少同事和教育局的老師經常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大文豪為什么不開動一下腦筋,寫一本順德方言的書?”就這樣,在大家的督促下,陳勝洪開始搜集資料,并在2000年后系統地開展順德方言的整理工作。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回想起第一本書的寫作過程,陳勝洪認為最難的是前期的準備工作。“這本書怎么定位?怎么寫?要不要自己開創順德拼音?”陳勝洪回憶說,他有一個在恩平的老同學也是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為了研究恩平注音法,他花了十多年時間也不見成效。“我想如果按他的路數,即使我不上班花一生的時間去研究也搞不定,因此必須另走別路。”在征詢了李良暉、李健明等順德本地著名文化學者的意見后,陳勝洪自己也翻閱了多本不同的方言書籍,學習當中的寫作方式。“怎樣整理和闡釋是最難的,為此我還召開了幾次論證會。”陳勝洪透露,在整理的過程中,他受到勒流一位80多歲的老人啟發。“她沒有什么文化,卻寫了一本《順德語匯》,記錄整理了大約200個詞匯。盡管陳勝洪發現老人的這本書有很多錯漏,但依然被他的精神感染。
“我到農村后發現了那些老人家多是會說不會寫,整理時詞語用得正確與否是最令我頭疼的事。”陳勝洪說,每個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字。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他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粵語古方言。
在研究的過程中,怎樣用廣州拼音標好順德話是陳勝洪遇到的第二個難題。“粵語古音字連我們學語言文學的也沒有接觸過,僅靠基層永遠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必須要往上找,向外走。”為此,陳勝洪跑到廣州、香港等的一些大學圖書館查找資料。
2004年,陳勝洪的方言研究工作再次遇到了瓶頸,“有些字聽下來了,可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寫,甚至在北方語里也找不到。這時我覺得書寫不下去了,必須補課。”于是,陳勝洪每天都會強迫自己看各地方言的書籍,認真做比較,領悟后運用到自己的書中。“500多個詞目花了4年多的時間才真正寫出來,其中有一年多是用來補課的。為什么很多民族有方言沒有文字,其實就是因為沒有人去系統地研究和整理。”2006年,《廣東順德方言錄》一書終于面世。陳勝洪摸著自己稀疏的頭發告訴記者,在寫第一本書之前,他的頭發是相當濃黑的,寫完后他的頭頂都變光禿了。
希望一天能變成48小時
“我在教育局分管的工作很多,白天根本不可能做研究。”陳勝洪說,每天下班后第一時間就是把當天的報紙看一遍,然后打開電腦把發生的大事整理在文件夾中,晚上11點后做開始研究工作,一直寫到凌晨2點多,有靈感的時候甚至工作到凌晨四五點。
陳勝洪坦言當時一直覺得時間不夠,甚至希望一天能變成48小時。萬事開頭難,為了讓書本內容準確、嚴謹,他需要對每一個詞目進行考證,“如果寫出來錯漏百出、不嚴謹就貽笑大方了。”于是陳勝洪求助于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一名中文教授,找出30多處的表述錯誤。2010年,他的第二本方言研究書———《廣東順德方言趣談》也正式出版。
陳勝洪告訴記者,吸取第一本書的教訓,第二本書他親自校對了5遍,請專家論證了3次,而他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古漢語文學的同事也花了將近1個月的時間幫他認真研讀,指出大概15處錯漏。“到目前為止,我所接觸的文化人都認真研讀了這本書,尚沒有發現新的錯漏。”
生活中做個有心人
在陳勝洪的書架上,記者發現有一格放滿了《中國國家地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很喜歡旅游,全國各地基本上都去過了。”陳勝洪說,每一次的旅途都會有意外的收獲,除了看風景外,更重要的是感受當地的人文氣息。由于研究的需要,陳勝洪喜歡讀時事類和旅游類的雜志,“我訂的雜志只有三種,旅游雜志、時事雜志、文學雜志。我很喜歡《Vista看天下》,它把枯燥的時事用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方式也可以運用到方言研究中。”
生活中的陳勝洪是一個有心人,打開他的電腦可以發現,里面有一個文件夾專門記載每一年每一天的大事記。“每天看完新聞,我都會記下當日國內外的一些大事以及順德發生的大事。區政府編寫的順德教育大事記許多都是從我這拿資料。”除了用電腦記錄外,陳勝洪也會將一些教育類的報道剪下來裝訂成冊。
即使是運動的時候,陳勝洪也不忘充分利用時間。“跑步可以調節情緒,它可以讓我忘掉憂愁,把白天的一些煩惱通通拋諸腦后。”陳勝洪告訴記者,這是他堅持了10多年的一個習慣,無論工作有多忙多累。“我晚上10點一定要出去跑步,一邊跑一邊構思怎樣做方言研究,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思考方式。”陳勝洪說每次跑步都是他思路最清晰的時候,不少奇思妙想或者好的點子都是在跑步的過程中迸發出來的。
■特寫
家庭檔案里的奧秘
在倫教工作的幾年除了讓陳勝洪能更多地接觸基層,為研究順德方言打下堅實的基礎外,也讓他養成了搜集日常生活的東西做成家庭檔案的習慣。
勒流中學校慶通知、1997年工資單、同窗簡訊……翻開陳勝洪的家庭檔案,可以發現即使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出現在其中。陳勝洪說他這個習慣都是跟檔案員學習的。
那么,家庭檔案一般會記錄什么內容呢?陳勝洪介紹說,只要是有用的東西都會搜集起來,例如女兒的成績單、小學升初中的準考證、平常買東西的發票、家庭的一些歷史資料等,“一般家庭都不會這樣做,但我覺得這些可以形成一種家庭文化。”
■讀書推薦
1、《人性弱點》
這是陳勝洪最近在讀的一本書,他覺得這本書越看越有趣。盡管這本書帶有濃重的宿命論,但書中有一篇“運動可以解憂”與喜愛跑步的陳勝洪不謀而合。陳勝洪認為只要在閱讀的時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可以了。
2、《曾國藩》
歷史上的曾國藩是人人唾罵的大漢奸,但他的為人處事方式以及他的才華卻讓身邊不少人敬佩。陳勝洪說曾國藩的宏圖大略令他敬佩。在閱讀的過程中,曾國藩的自身修養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記者手記
成功離不開堅持和用心
大凡成功者的背后都離不開堅持和用心。短短幾個小時的接觸,陳勝洪便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動于他對順德方言研究的執著,佩服于他對工作的一絲不茍,最欣賞的是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做到用心。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聽到有趣的順德方言,陳勝洪都會馬上拿出手機記錄在記事本中。每天看報后,他也會抽時間記錄大事。在陳勝洪的眼中,順德方言博大精深,是一本永遠也研究不完的“天書”。在出版了兩本順德方言書后,他的第三本書準備探秘順德的歇后語,相關工作也在籌備中。正因為他的堅持,順德話有了系統的梳理,不至于隨著歲月逝去而流失。學無止境是陳勝洪對自己的評價,而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學習的。
(編輯:平川)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