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搭亂建,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個傳統難題。近日青島市銀川西路36號違章建筑將被強制拆除,成為 全市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解剖這一事件,既有助于對這一難題的成因有更深入了解,也為如何解決這 一難題提供了思路。
向下挖、向外擴、空中搭、地上圈
銀川西路36號本是一個依山而建、風景秀麗的小區,如今卻已經“面目全非”,小區內違章建筑之多之險,讓人提心吊膽。
以16號樓為例,1樓住戶早在去年就曾經挖掘地下室,而頂樓住戶也在頂樓的觀景平臺搭建房屋。
記者在小區內轉了一圈發現,其他樓座的違章搭建情況也非常嚴重。小區6號樓兩側已經搭建起4層樓高的違章建筑,頂樓觀景平臺搭建了澆筑房屋;1號樓1單元5樓、5號樓1單元5樓、11號樓2單元5樓、12號樓2單元5樓在觀景平臺搭建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7號樓某住戶則別出心裁,在樓體外懸空搭建了一個空中景觀樓閣。
這種大興土木,首先帶來的是重大安全問題。有著多年建筑施工經驗的某建筑公司經理孫立軍說,樓體自重和樓高、地基等都是經過專業測算和設計好的,亂搭亂建亂挖本身施工過程中就存在危險,過度的行為還可能損毀地基、樓體,將會造成重大事故隱患。
同時,也會導致對公共利益的侵害:最近,4號樓院內搭建房屋,并在院墻上開門,將部分公共綠地變為自家走道。11號樓A座一樓住戶擴建了自己的花園,把小區內公共通道圈進自家院內接近1米。
物業不敢管,執法部門管不過來
對于亂搭亂建,總該有人來管。該小區物業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物業公司沒有執法權,老百姓根本不聽我們的,我們說一遍不管用,說多了還挨罵,甚至還會挨揍,沒人敢管也不愿意管閑事。”
物業不敢管,執法部門則管不過來。其實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從2010年6月份起該小區物業和業主就已經將違章開挖地下室情況向南京路房管所舉報,將違章搭建向市南區城管執法局金門路中隊舉報,金門路城管執法人員接到舉報后也多次上門執法拆除違章建筑,媒體也給予多次報道。但是城管人員離開后小區內違章搭建更加嚴重,從開始的四五家發展到如今十多家。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執法部門要實施執法,成本太高:從接到群眾舉報,到現場勘查、調查取證,再到找當事人談話直至下達整改通知書,如果當事人拒不配合執法最后強拆,前后需要一兩個月時間。而且,強制拆除也需要城管、房管、消防、公證處、街道等多部門聯合執法。這一套程序下來,執法部門疲于奔命。
提高基層機構自治能力是關鍵
記者從市南區城管局了解到,該小區違章建筑已經進入強制拆除程序。那么,拆完了還有人亂搭亂建怎么辦?采訪中記者發現,如果當前的治理結構不變,這種問題必然會出現。因此,只有健全相關行業規定、規范經營行為,加強部門互動,才能從源頭杜絕亂搭亂建現象。
本月初,青島市首個社區城管工作站在市北區敦化路街道辦事處伊春路社區揭牌,主要擔負社區的衛生保潔、亂搭亂建治理等八項職能。
有了社區城管工作站,將起到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宣傳教育和勸導舉報的作用,可以將城市管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實現社區居委會與城管執法部門緊密協作與互動,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市城管執法局局長鄧云鋒表示,推行建立社區城管工作站制度,目的是將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基層機構的自治能力。據悉,這種社區城管工作站模式有望年內在全市推廣,這也讓人看到了解決亂搭亂建老難題的希望。
(編輯:云兒)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