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起
孔子在《論語》中說:“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指的就是不去做不該做的事,這樣一來也就有時間和精力去做該做的事,該做的事也就容易做好。
宋徽宗的悲劇性命運對孔子的這一思想可能是最經典的闡釋。宋徽宗趙佶可謂是中國最有才氣的皇帝,其對北宋時期的繪畫藝術、文化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倡導和推動作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不精通,還自創了“瘦金體”書法,一生的詩詞字畫作品無數。在藝術領域及其他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成績斐然,但是,遺憾的是他單單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治理天下。結果只顧著做別的事,把自己最該做的治理國家的頭等大事交給了蔡京、童貫等禍國奸臣,導致朝野上下窮奢極欲,大肆興建樓臺殿閣,濫增捐稅,以致山河破碎。全國各地起義不斷,宋江、晁蓋、方臘都是此時出現的亂世豪杰。外有金兵入侵,內有起義不斷,而京城卻一片歌舞升平,趙佶甚至不知道江山社稷已經朝不保夕。宣和七年,金兵南下,趙佶無奈,傳位與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國城。
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商業社會中,并不是所有企業管理者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以為做得越多就等于工作效率越高。其實,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該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企業管理者正因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往往深陷其中,迷失在繁雜的事物里,結果是做的越多,效率越低。孔子的教誨對于今天商業活動的啟示價值就在于,企業管理者只要把握管理工作的三個原則,就可以從企業經營的繁雜事務中跳脫出來,從容管理。這三個原則分別為:不做不該做的事、不做不重要的大事、做好重要的小事。
不做不該做的事
在中國的企業中,尤其是中小企業中,許多企業領導者由于企業剛剛起步,為了節約成本,很多事情都親自去做,一人多能,一人多職,即使公司慢慢發展壯大,不再需要自己去做很多事情,卻還是習慣于事必躬親,覺得誰做事都不放心。在事業起步初期可以這樣,但是企業管理者如果一直都事事親力親為,那樣企業將做不大,也做不強。
對于一個企業管理者或是任何一名員工來說,用心專注地做好自己工作的內容,就是他最該做的事,反之,就是失職。以“微軟[微博]”創始人比爾·蓋茨為例,大家都知道,他是卓越的計算機領域天才,但當他做經營的時候,就全力投入公司運營和管理,徹底放下技術方面的工作,當他搞技術研發的時候,又徹底離開管理崗位,另委派他人管理,結果證明他的做法是正確的,這讓他做什么工作都能全心全力投入,結果就很出色。相對的,蘋果電腦公司的喬布斯曾經在擔任當家人的時候既做管理,也抓營銷,同時又過問技術研發工作,雖然他是一個比比爾·蓋茨更有天賦的技術天才,還是一度被請出了蘋果公司。
說得嚴苛一點,一個人沒能做好該做的事,其它都等于零。因此,一個領導者要轉變觀念,自己先從事必躬親中跳出來,而后也不要以這樣的標準去要求下屬。因為,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只有專注于本職工作才能有最佳勞動產出。
現代社會經常提到復合型人才,一人多能,甚至是一人多職。但多能和多職的前提是,這些技能、工作之間要能夠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這樣才可以去做。我個人喜歡畫畫,就發現,畫畫的同時可以研習書法,因為兩者可以相互促進。兩份或多份工作之間如果不能融通、相互促進的話,還是應該去專注做好一件事。
從人力資源角度來講,一人多職如果安排得不夠科學,不僅不會降低企業的成本,反倒會降低工作質量與效率,增加人力成本。看看現在工廠的流水線作業我們就會清楚,每個流程只專注于做好自己的一塊,這樣才能做好,效率也最高。試想一下,如果工廠里的工人每人都獨立完成一件商品的所有制造過程,那樣設備成本、人力成本將會提高數倍,其它工作崗位的效率原理也是相同的。我堅信,一人多職某種程度來講就是管理科學的倒退。可能有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會說,我們企業規模有限,并不用每個環節都設置專人。如果是這樣,那我倒建議你們把這些自己專人去做成本高、兼職去做質量又無法保證的工作外包出去,這樣成本即使不能比一人多職時低,但是質量和效率卻一定會大大提高。
《呂氏春秋·士容》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個人想買一只最好的狗,于是他的鄰居為他挑選了一只強壯兇猛的獵狗。這個人覺得,既然是最好的狗,又花了這么多錢,它就應該什么都會,那樣才算得上是最好的狗。于是,他讓這只獵狗去捉家里的老鼠,可是無論他怎么訓練這只獵狗,它都不去捉老鼠。后來他求教一個善于識別狗的人,想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一只好狗。這個人告訴他:“這是一只難得的好狗,它想捕捉的是獐、麋、豬、鹿這類野獸,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讓它捉老鼠的話,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來”。于是,這個鄰居把狗的后腿拴住,慢慢的這只狗真的捉起老鼠來了,但是,時間久了,這只獵狗再也不會捕捉野獸了。
在我們的企業管理活動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讓員工一人多能、一人多職的同時,看似多做了很多工作,殊不知卻扼殺了多少某個方面的專才,也不知少產出了多少專業的成果。因此,對于一個管理者而言,只有深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精髓,自己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下屬也才能把工作做好。
不做不重要的大事
一個動物園的管理員發現園中的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動物園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于是,他們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會跑到外面來,于是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但是,第二天依然有袋鼠跑到外面,最后,管理員們開始考慮砌圍墻及張網等措施。但是,他們在做這些看似重要的大事的時候卻忽視了,袋鼠們跑出來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籠子門上的鎖壞了而已。
在管理中,有些時候事情其實很簡單,但是我們忽略了沒有去做,而是去做那些看起來很大很重要卻沒用的事。因此,一個企業管理者面對每天紛繁復雜的事物,要有辨別能力,不去做那些看似重要的卻并非重要的大事,這樣才有精力去做好該做的事。
真正優秀的企業家通常只過問3件事:財務狀況、產品質量、市場反饋。更多的時間是去旅游和打球,但是其企業發展得非常好,非常快。其奧秘就在于,這些企業家沒有被紛繁的企業管理事物和市場亂象所迷惑,他們牢牢抓住經營的幾個關鍵點,而后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上,也因此才能夠跳出這個局,保持思維的客觀、冷靜,視野開闊與高遠。
不做不重要的大事和去做重要的小事一樣,是一種透過事物表象抓住其本質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看出一個管理者在取舍面前的氣度與格局,思想的睿智與深刻。
漢宣帝時期的名相丙吉經常在民間巡視,一次尋訪時看見有人聚眾打架,他頭都不抬,匆匆走過,當看到路上拉車的牛在吐舌頭喘粗氣,卻急忙走過去查看。隨從非常不解,就問丙吉,為什么有人聚眾打架這樣的大事你不過問,一頭牛異樣你卻這么關心呢?丙吉回答:“有人打架看似大事,但是有巡城的專人會去處理,不會有更大的危害,而牲畜異常,往往預示著兩個潛伏在小問題背后的大問題:1、牛生病了,動物生病可能意味著有大的瘟疫要流行2、牛喘粗氣,可能也意味著它們感知到了未來的天氣,今年可能會大旱。幾個人打架和瘟疫肆虐、糧食減產絕收,你說哪個是大事呢?
丙吉無愧為一代名相——他分得清楚什么是看似重要卻并不重要的大事,什么是看似不重要卻非常重要的小事。在如今的企業管理工作中,每天紛繁復雜的事物太多,如果我們不能有效辨別過濾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大事小事,又怎么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該做的事呢?
做好重要的小事
春秋時期,魏文侯曾經問神醫扁鵲:“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那么誰的醫術最好呢?”扁鵲答道:“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其次,我的醫術在三個人當中是最差的。”魏王不解,因為當時扁鵲的醫術在各國幾乎無人不知,而他的兩位哥哥則幾乎無人知曉。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還不覺得身體有大病,大哥開出藥方,只要一兩副藥,就能鏟除病根,但是病人并不知道一場大病已經在萌芽期被治愈,這使得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大哥被推崇備至,因為我們知道他的醫術最高超。我的二哥治病,擅長在病人病情初起之時發現并診治,藥到病除。但是,因為此時癥狀還不嚴重,給病人的感覺不像是大病,這使得人們都認為二哥只是擅長治療小病的醫生。而我治病,往往是在病人病情十分嚴重之時,即將病入膏肓、痛苦萬分的時候。此時,我給他們把病治好,他們覺得我醫術最高,所以我名聞天下。但是,真正高明的醫術是在病人的病情剛剛有發作的苗頭時就將其鏟除”。
這個歷史故事給我們今天的企業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啟示,我們往往對企業中能夠力挽狂瀾、救企業于危難的“救火隊長”們非常器重。但是,雖然他們有功勞,可企業需要更多的應該是能夠防微杜漸、善于把問題消弭于小處的人才。對于管理者而言,更要善于防患于未然,提前洞悉事物發展,發現小問題背后的大隱患,將其消弭于無形。因為,很多看似很小的問題卻可能導致極嚴重的后果,而任何一個大問題的起因都是很細小的,不為人察覺,同時也是很好消除的,只是我們很少注意到,這種能力比起在企業面臨巨大危機時逆轉危局的能力還重要。因為,與其救企業于危難,不如不令企業陷于危難。
工廠中一個小的零件出現問題沒有及時更換,可能導致整臺機器癱瘓,繼而影響整條生產線的事情經常發生;現在汽車廠商頻頻召回大量問題汽車,其實問題都很小,如果當初能夠仔細檢查一下,就可以避免幾千萬甚至幾億元的損失;一個商品包裝盒上個別位置顏色模糊或漏印、錯印等,本是很小的問題,卻可能使顧客聯想到該產品有質量問題或低等品的印象。
麥當勞[微博]有一任執行官就只著眼大處,卻忽視了很多重要的小問題——其只顧快速在全球擴張、開店,卻忽視了店面環境的整潔與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等細節問題,使麥當勞顧客的滿意度一度降到食品行業的最后一名,品牌價值也由最高時全球排名第七而一落千丈,更使銷售大幅下滑,并被迫關閉了多家門店。最后新執行官接任后,將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全部解決掉,麥當勞就又恢復了生機,重又成為了快餐界的霸主。
我們中國人多有英雄主義情結,且歷來如此。在中國古代,一任賢能的官員把當地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卻也只是圓滿地做到卸任,而其卸任后,當地開始大亂,新任官員被罷免,當出現的繼任者扭轉危局,使當地再現升平景象的時候,則會被朝廷認為是大才,繼而提拔重用。其實,那些善于經營太平的人其功績與能力遠超過善于治亂的人。在今天,我們很多企業管理者也都很推崇甚至效仿那些做“大事”的人,殊不知,那些終日風平浪靜、沒有大事發生的企業,管理者看似在做小事,但他們一定是無為而治的高手,他們不是沒能力處理大事,而是他們把大問題都解決在了發生之前。
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不一定要做出什么經天緯地的大事,在管理工作中,平凡不等于平庸,不平凡也不等于卓越。企業需要的不是大起大落,驚濤駭浪,而是平穩發展與健康持久。只要我們能透過事物表象看清大小事物后面的本質,而后做自己該做的事,就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編輯:颶風)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