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萬家長 通訊員梁影紅) 記者了解到,作為順德區內唯一通過驗收的龍獅武術訓練基地——龍江陳涌石壍村武術龍獅團訓練基地,將于11月9日正式掛牌。10月30日,記者來到現場了解訓練基地成立背后的故事。
開端
觀音開庫日,老一輩村民飯中成立醒獅隊
每年的農歷正月二十六日,觀音誕開庫日,龍江各村居都要舉行村宴并祈福。而在1998年2月22日(即農歷正月二十六日)舉行村宴上,龍江鎮陳涌社區石壍村老一輩村民不禁聊起了抗日戰爭前本村舞獅的盛事,顯得有些懷念,當即有人提出重整旗鼓成立石塹醒獅隊的想法。此想法一說,立即獲得了很多人的贊同,一班年輕人也想嘗試。
大家有了初步想法后,村宴上當即有港澳人仕、本村村民及外界人士紛紛慷慨解囊,籌集了幾萬元啟動資金。一直是龍江陳涌石壍村武術龍獅團領隊的張漢邦告訴記者,當晚,他回到家準備睡覺時,馬上就有村民到他家,讓曾經當兵的他當這個隊伍的領隊,幫忙組建石塹醒獅隊。
1998年4月10日,陳涌石塹醒獅隊正式成立。當時只有隊員有28人,以學生為主,最年輕的一個只有六歲,次日就開始強化訓練。這個六歲的孩子,就是張漢邦的小兒子張立超,練詠春拳。讓張漢邦欣慰的是,大兒子張立聰也加入了這個隊伍,舞樁師。
張漢邦還記得,同年十月,只訓練了半年的隊伍第一次受龍江鎮宣教文衛辦的邀請為龍江文化電視綜合大樓奠基儀式助興表演,這讓他們一直的艱苦訓練得到了寬慰。
發展
廢棄魚塘硬底化,為龍獅訓練提供場所
隨著醒獅隊自身的發展壯大,雖然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支持醒獅隊的發展,但露天的場所總給訓練帶來了諸多不便。陳涌社區的一口廢棄魚塘便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改革開放后,陳涌社區越來越多的廠房也建立了起來,曾經在桑基魚塘作業的很多人上岸走進工廠作業,更少的人在魚塘作業了。1996年,坐落在石壍村的大魚塘就開始荒廢了。不斷地有生活垃圾污水以及工廠污水排入這里,加上這里是封閉的魚塘,這口魚塘不久就惡臭連連,甚至被村民說成是濕地。
鑒于此,于2001年正式更名為順德市龍江鎮陳涌石壍龍獅團的隊伍著手開始爭取這塊地的支持。經過爭取和努力,石壍村委小組將魚塘進行填充,最終這塊地硬底化了,作為訓練基地用地。
高潮
沒有結局,傳統龍獅與現代文娛相結合
而后,經過多年的申請,2010年,作為順德區內唯一通過驗收的龍獅武術訓練基地正式授牌,名稱為龍江陳涌石壍村武術龍獅團訓練基地。今年2月份,集資260多萬元興建的石壍龍獅武術訓練基地新場館正式開工建設,占地近1600平方米,高10米,建筑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目前已經完工并將設備搬入新場館。幾天后的11月9日,訓練基地將正式掛牌。
同樣一直默默奉獻在龍獅隊的石壍村村民小組長張四珠說,這個場館將建成室內全天候文體館,可供龍獅、武術、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放映電影等訓練、比賽和文藝表演等用途,村里有大型活動時,也將在這里舉行,讓這個場館源于民、用于民。
■幕后的酸甜苦辣
除了張漢邦和張四珠,如今保持著35人的龍獅團背后還有很多默默的支持者。對于他們的工作,張漢邦用酸甜苦辣總結了10幾年的工作。
酸:這些都是村民送來的孩子,雖然全程都是免費學習和培訓的,但強度相對大。看見有的隊員在訓練時受傷,會感到很酸。
甜:小孩子們在訓練中一天天成長起來,村民也越來越多地支持,感覺很甜。
苦:以前為了孩子們的發展,現在為了這個訓練基地忙里忙外,甚至做事到凌晨,或多或少有點苦。
辣:遇到很多事情要解決,但是很多村民不理解,臉上辣辣的。
■所獲榮譽
1999年正月初三參加順德市《少年樁獅》比賽,參加比賽有十幾支隊伍,喜獲得第二名。
2000年9月份參加順德《少年組傳統武術》比賽,榮獲冠軍。
2001年春節參加龍江鎮《樁獅》比賽,榮獲冠軍。
2002年我醒獅隊代表龍江鎮政府參加《順德市市慶》,出動傳統獅20頭、樁獅六隊、大頭佛10個,榮獲樁獅《金獎》、十三頭傳統獅獲《金獎》、七頭獲《銀獎》。
2004年我石壍醒獅隊參加廣東省《傳統獅》比賽榮獲銀獎。
2011年農歷正月十四,《西樵黃飛鴻傳統獅》比賽,百獅鬧元宵,榮獲第四名。
(編輯:君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