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均安鎮沙頭社區,白天的東壁大街鑼鼓鏗鏘,傍晚的鶴嶺會館醒獅翻騰。兩個富有傳統韻味的青少年培訓班接力開展,讓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嶺南鄉村散發出別樣神采。
沙頭是聞名遐邇的曲藝之鄉,鑼鼓培訓班起源于1946年,時隔74年后于2010年7月26日重新開辦。在社區黨委和關工委的支持下,近年培訓班面向全社區青少年招生,每屆學員約20名。除2020年因疫情停辦外,培訓班至今已經舉辦到第十二屆。而這十二屆培訓班均由從鎮文化站退休的黃仲甜執教,經他親手培養的青少年達數百人次,不少已成為鎮內各私伙局的掌板師傅,一些還考上省劇校或進入各地劇團。有鑒于此,很多人津津樂道地把培訓班譽為掌板人才的“搖籃”。
走進位于東壁大街南洲祖祠的鑼鼓培訓班現場,只見10多名青少年一字排開,由“五老”黃仲甜指導著,手執鼓棒敲擊一條架起的長竹杠,節奏協調的響聲震耳繞梁。黃仲甜介紹,鑼鼓講求“口念手打”,培訓采用以“老”帶“新”的辦法,讓有基礎的青少年當初學者的“小老師”,效果更佳。
鑼鼓培訓班現場(左一為“五老”黃仲甜)
此外,城網君了解到沙頭醒獅隊最早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旅居新加坡的星洲沙溪同鄉會理事發起組建。去年3月,沙頭社區在部分“五老”的提議下恢復醒獅隊,還將鶴嶺會館設為青少年醒獅培訓基地。一年間,已有30多名青少年報名參加醒獅培訓,其中14人具備了上臺表演能力,參與過傳統慶典、民俗活動、舞臺表演等約20場次,傳承了“雄獅”精神,展現了傳統文化魅力。當前正值暑假,不少青少年有更多時間參加培訓,鶴峰會堂每晚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醒獅培訓班現場
沙頭社區工作人員黃繼勇透露,這兩個培訓班之所以能夠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這當中,既有精通音律的“五老”擔任義務教員,也有熱心人士主動負責秩序維持和紀律監督;既有港澳同胞贈送揚琴鑼鼓等教學設備,也有社區私伙局等的慷概資助。
沙頭社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黃松開在鑼鼓培訓班上作動員講話
編輯:劉遠雄
來源:均安黨建辦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