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最新政策來了!
7月22日,國家疾控局、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布《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公共衛生綜合防控技術導則》。
超重肥胖影響中小學生健康,亟需加強干預。導則明確提出預防為主、早期干預和疾病預警的三級預防策略,旨在通過科學、系統的綜合防控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我國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的發生發展,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促進健康飲食,做到少鹽、少油、少添加糖;詳細提示科學干預方法,鼓勵學校配備有資質的專兼職營養指導人員;保證身體活動,促進運動日常化,鼓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篩查建檔,結合健康體檢等工作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及時向家長反饋體檢結果;發布《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風險自測評估表》,部署家校在專業機構指導下通過計算自測評估表總分,開展評估預警……導則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實施措施,將全面、系統地推進我國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暑假來臨,如何利用這段時間有效預防和控制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的發生發展?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這樣做——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肥胖?
2歲以下的嬰幼兒,可以使用“身長的體重”評價法作為判斷標準,即與同年齡、同性別、同身高其他正常兒童相比較,兒童體重高于其他相同身高85%以上屬于超重,超過97%屬于肥胖。
2歲以上兒童可用體質指數作為判斷標準。
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身高)(單位:kg/m2)
2—5歲兒童可參考“中國0—18歲兒童、青少年體塊指數的生長曲線”中制定的中國2—5歲兒童超重和肥胖的BMI參考界值點;6—18歲兒童可參考“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中6—18歲學齡兒童篩查超重與肥胖的性別年齡別BMI參考界值點;18歲時,男女性的BMI均以24kg/m2和28kg/m2為超重、肥胖界值點,與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篩查標準接軌。
孩子肥胖的預防方式
監測孩子健康狀況
專家建議,兒童常規健康檢查一般在嬰兒期至少4次,分別在3、6、8、12月齡;1至2歲兒童至少每半年檢查1次,3歲及以上兒童至少每年檢查1次。建議家長學會BMI計算方法,能使用生長監測圖(表)監測兒童身高、體重和BMI的增長趨勢,尤其對體重增長過快和超重肥胖的兒童,可采取家庭監測和機構監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1至3個月監測1次體重和身長(高)。
“管住嘴”,科學控制飲食
飲食控制方面,不能一味采用饑餓方法來減重。一日三餐要達到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均衡:蛋白質占全天總熱量的15%至20%,脂肪占25%至30%,碳水化合物占50%至55%,以保證兒童青少年的生長和發育。
有減重需求的孩子需要改變進食習慣,把吃飯的速度放慢;按時、規律進餐,避免不吃早餐、白天不斷加餐。在日常飲食中,主食要注意粗細搭配,粗糧可以占到主食攝入量的1/3;葷素搭配,肉類盡量選擇優質高蛋白;每餐多吃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盡量不吃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減少攝入含糖食品并避免含糖飲料,不喝酒;減少高脂、高鈉加工食品的攝入;減少食用快餐食品,減少在外就餐及外賣點餐;注意食物的烹飪方式,盡可能不吃油炸食物,選擇蒸、煮、燉的形式為佳。
“邁開腿“,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專家建議,6歲以下兒童每天進行至少180分鐘的身體活動,鼓勵多做戶外活動(如戶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最好全天分布,多則更好),每次靜態行為時間(如操作手機、電腦、平板,看書報、電視等)或受限時間(例如在手推童車/嬰兒車、高腳椅上,縛在看護者的背上)不超過1小時。
對6歲及以上兒童青少年,建議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騎自行車、跑步、打球、跳繩、游泳、跳舞等),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強肌肉力量和強健骨骼健康的活動,每次靜態行為持續不超過1小時,每天視屏時間累計少于2小時。
建議兒童青少年多做伸展肢體、彈跳的運動,如打籃球、跳繩、游泳、慢跑、蹲起摸高跳等,適當開展一些力量性練習,這樣可促使全身各處骺軟骨的新陳代謝處于相對旺盛狀態,從而使全身勻稱地生長發育。
編輯:周楚儀
來源:新華網、人民網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