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小文的媽媽帶著孩子忐忑地在消化專科診室外等候。近3個月以來,6歲的小文出現反復腹痛,胃口還不好,吃進去的東西還好像憑空消失一般,怎么都不見長肉,看著孩子臉色蠟黃,日漸消瘦,小文媽媽非常心急,于是帶著小文輾轉各醫院看病。
抽血、驗大小便、拍片...做了很多檢查,但是就是找不出問題,孩子的難受就在眼前,這可怎么辦?抱著希望,小文媽媽來到了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找到了消化科主任——陳澄。
憑借多年經驗,陳澄判斷小文問題主要在胃腸道,進一步詢問家里情況,得到了一個重要情報——小文爸爸長期有慢性胃病。于是果斷收小文入院,安排抽血、碳13呼氣檢查、以及胃腸鏡檢查。
不出所料,小文的呼氣試驗結果遠遠高于正常值,提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接下來的胃鏡檢查更進一步確定了這個結果,胃鏡下小文的胃及十二指腸粘膜充血厲害,所幸及時發現,還未發展成潰瘍。終于,折騰了小文3個月的元兇——幽門螺旋桿菌終于落網!
原來,小文爸爸長期有慢性胃病,但是不知道自己胃里有幽門螺旋桿菌,傳染了給小文,導致了小文的腸胃出現了問題。
陳澄透露,就在兩周前,有個長期腹痛、胃口差、消瘦的12歲男孩來就診,也在胃鏡下診斷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是因為病程太久,孩子的胃部已經長了一塊巨大的潰瘍。如果能早點做相關檢查,孩子也就不用遭這么多罪了。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很高,據相關統計,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旋桿菌的檢出率有40-60%。一般家里父母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子女的感染機會就會增大。
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通過口對口傳播的,這也是它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尤其是一些家長在生活中不注意,喜歡口對口地喂食或將食物嚼碎后再喂、喂食時先用舌頭試試食物的溫度、喂奶前先就奶嘴喝一兩口以試試溫度是否適宜、進餐時和孩子合吃一份餐、親吻孩子的嘴巴等,這些不經意的動作,都有可能將自己體內的病菌傳給孩子。
一旦兒童感染后,慢性腹痛是最突出的癥狀。幽門螺旋桿菌進入體內后主要定居在胃黏膜,從而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兒童大多為無癥狀攜帶者,有一部分患兒則最常表現為慢性腹痛,通常在進食后加重,多在臍周。較小一點的兒童腹痛僅僅表現為哭鬧不安和一部分正常進食行為改變,進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涼、氣溫下降時,可引發或加重癥狀。
由于腹痛是小兒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病因多而復雜,再加上小兒對疾病各種臨床癥狀的語言表達不夠準確,所以特別容易造成誤診、漏診。那么,家長應該如何才能及早發現孩子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了呢?
對此,陳澄建議,如果父母已知道自己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炎,而孩子又有反復出現上腹部或臍周部疼痛等,尤其是連續3個月或3個月以上的時間內至少有3次不連續的腹痛發生,而且長得比較瘦小,應盡早到醫院做個胃鏡檢查,如果不能做胃鏡檢查的患兒,應盡早進行呼氣或大便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抗體快速檢測等檢查,看是否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的胃炎。
那么,家長該怎么做才能預防孩子被傳染呢?在此,陳澄給出了最實用的建議: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要洗手!要洗手!
2.注意飲食衛生,盡量分餐制,大人和小孩的餐具要分開使用,夾菜的時候,盡量使用公筷;平常不要嘴對嘴喂食、嚼著喂食,如果食物太大孩子咬不斷,可以買把輔食剪把食物剪碎,或者在煮孩子的食物時,就把材料切得小一些;
3.幽門螺桿菌怕高溫。平時要做到:水要燒開才能喝、肉類食物要做熟、餐具可用開水燙或煮沸、定期消毒坐便器等;
4.不要給孩子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應盡量以清淡為主;
5.有些家長經常會嘴對嘴親吻孩子,也容易造成感染,最好是親吻臉部。
6.如果家屬也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最好同時治療,避免再次傳染給孩子。
陳澄,兒內一科主任,兒科副主任醫師,具有豐富臨床經驗,曾到湖南省兒童醫院進修學習,擅長消化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消化胃腸鏡診治。曾獲得 “2017順德杰出人物”、2019“順德好醫生“。
坐診時間:逢周一、周五上午9:00-12:00。
出診診室:兒童醫院1號樓二樓19號診室
來源|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
通訊員|黃欣英
編輯|譚蘇銘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