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煥新顏,陳村“最美校園”再添新成員。
2月12日,陳村鎮新圩小學隆重舉行校園“煥新”竣工暨啟用儀式,標志著這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在政府與家校合作的推動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陳村鎮新圩小學校園“煥新”竣工啟用。
這一里程碑式的時刻,不僅是陳村實施品質校園建設行動的加速落地,更是陳村在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鎮道路上的又一璀璨成果。
陳村鎮黨委書記黃東青,順德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區民辦教育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張志永,陳村鎮人大主席蘇健功、黨委副書記葉國偉、黨委委員鄭丹瑜、副鎮長黃星賢等領導,以及陳村鎮宣傳文體旅游和教育辦公室、赤花社區、各中小學、公辦幼兒園、師生及家長代表等在現場共同見證學校改貌后的全新啟用。
煥新顏
兼具現代藝術和嶺南特色,打造最美校園
新圩小學的煥新工程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校園改造,它是一次全面的升級與蛻變。
過去的新圩小學,設施陳舊,空間局促,限制了孩子們的學習與成長。2024年9月,乘著順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東風,陳村鎮黨委政府急家長所急,以高質量的教育發展打造民生幸福標桿,投入1700萬元對新圩小學進行校園煥新,致力打造最美校園。
“眼前這煥然一新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既具有藝術感、現代化,又凸顯嶺南風格,還有充滿活力的運動場,都在訴說著學校的蛻變。”新圩小學校長鐘雪城介紹,此次煥新工程,陳村對校門口,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等主體建筑墻面,風雨連廊,室場環境等進行煥新升級改造,在學校主體建筑加固的基礎上,對室外景觀環境進行了精心改造,巧妙結合了嶺南特色的建筑風格,更具地域文化特色。還對心理輔導室、中庭景觀水池、塑膠跑道進行改造。
煥新后的校園,呈曲線狀的教學樓,宛如五線譜。
城網君獲悉,項目整體外立面設計以嶺南當地建筑文化為主,融合學校民樂和科創的發展特色:白色的墻體融合中庭的灰色柱體,呈曲線狀的教學樓,宛如五線譜,既是對新圩小學藝術教育的生動詮釋,也是對學校未來發展的美好期許;更是寓意鼓勵孩子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
煥新后的學校正門空間是原來的3倍。
具體來看,煥新工程從學校正門開始。曾經狹小的學校正門,改造后不僅煥然一新,還大幅提升了空間利用率。校門口景觀設計巧妙融入學校民樂文化精髓,成為展現學校獨特魅力與文化底蘊的又一窗口,既美化了校園環境,又進一步弘揚了學校的民樂特色。
與此同時,得到陳村鎮政府全力支持,學校東側毗鄰的政府地塊被開辟為校園東側門,未來將通過科學的分流設計,有效緩解了上下學高峰期的交通擁堵問題,為師生的安全出入提供了有力保障,確保了校園交通的順暢與有序。
校園一角。
除了校門的改造,校園內也是煥然一新。中庭景觀水池也進行了水池清理、景觀設施更新、防水處理等,塑膠跑道則由傳統紅色換為與學校“新雅”理念相匹配的藍色。這次還專門對學校廚房進行了擴容提升,滿足學生對就餐的進一步需求。
樓道護欄加高,學生安全更有保障。
學校還全面改造辦公和室場環境,助力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一是重新規劃教師辦公區域,保障舒適優美環境,為辦公帶來極大便利,提升教師的辦公幸福感。二是對各室場空間布置進行優化改造,打造“無講臺”課室,打破傳統課室模式,創造了更開放、平等的學習環境,更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學生參與感,營造積極互動、合作交流的課堂氛圍。三是樓道護欄也加高了,為高年級學生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多活動空間,學校還對部分樹木進行校內移植,壓縮部分舞臺空間。同時,學校也為未來安裝貨梯預留了空間。
校友支持學校環境提升,捐贈羅漢松。
學校的煥新升級也得到企業的支持,校園內新栽種的10多株羅漢松,校園內部分硬底化建設,是部分校友捐贈的。這與陳村千年花鄉的美譽相契合,更是陳村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的一個例證。
“回到學校第一感覺就是大氣了很多,亮堂了很多。”陳村新圩小學三年級小朋友屈馨蕊的媽媽羅有華很高興。羅有華說,改造前學校顯得很陳舊,給人感覺就很壓抑,改造后學校有了很大的變化,自己對學生的學習都更有信心了。“醒目很多了,之前在外面看就感覺舊舊的。”而還在幼兒園階段的梁姨,看到煥新后的校園,也帶孫女前來提前感受。
可以說,煥新升級的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教育的溫度與人文關懷,讓“最美的建筑是學校,最美的風景在校園”在這里成為了現實。
煥新后的校園。
新機制
深化集團化辦學,聯動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
新圩小學創辦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三易校址,四易校名,新圩小學在荏苒時光中,堅毅果敢,不斷前行。在新形勢現代化課改中,新圩小學更是以“新雅教育”為辦學特色和指引,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清新典雅地走向未來,并以此引領新圩小學日新致雅,爭做高質量特色學校。
近年來,學校大膽嘗試,銳意進取,在創建學校“新雅文化”的引領下,積極探尋支撐“新雅教育”有效落地,“新雅課程”體系的整體建構,逐步形成了“新雅少先隊自主教育” “1+N新雅課程” “新雅班級”、民樂、科技與創客、籃球、國畫等特色項目,用新雅禮樂的方式培養新雅學子成為“品高雅、學識豐、身心健、藝趣濃、勞技精”的新時代中國好少年。“新雅教育”特色的創建促進了學校快速發展。
煥新后的場室變化很大,原有的設施也得到充分運用。
因此,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剛剛過去的兩年,學校獲得了六項省級榮譽、五項市級榮譽、七項區級榮譽。新圩小學曾被評為廣東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廣東省民樂示范學校,連續5年獲順德區績效評估A等學校,被授予“全國小學學科教學教研基地”、佛山市中小學英才計劃基地學校、順德區少年科學院基地校、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與教學改革第二批種子學校。學校多名教師被評為區鎮名師、骨干教師、教壇新秀等,學校的發展勢頭喜人。
新圩小學榮獲順德區先進學校獎。
此外,學校的民樂團獲得第五屆少兒藝術花會暨第二屆亞洲兒童民間藝術節表演金獎、廣東省器樂大賽一等獎、佛山市文藝表演金獎,為實現優質均衡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流的優質教育。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圩小學不斷探索新機制,推動教育更加優質、更加公平。
堅持陽光分班就是其中之一。鐘雪城介紹,學校堅持陽光分班,隨機分班,讓家長參與其中,每個班級的教師團隊也是由家長抽選的,就是讓每個班的孩子享受陽光分班的溫度,享受到公平教育。
學校民樂隊活動現場表演。
而為了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示范輻射作用,陳村鎮持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打造教育集團化辦學生態圈。新圩小學與同一片區已實現“華麗轉身”的勒竹小學攜手成為“教育共同體”,打破兩校壁壘,全面完善“共建、共育、共享、共進”的教育體系,深耕“五育融合發展”,讓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共同體內充分“流動”,有力推動學校共同發展,聚變出“一校好”到“校校好”的新局面,跑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新勒教育共同體全面向優、向好、向美,成就了美麗的片區校園風景線。
與此同時,學校在管理上也有新的機制。比如飯堂管理,學校先后成立膳食委員會、財監委員會,讓學生家長參與其中。
“我身后的教學樓,宛如五線譜,這既是對我們堅持藝術教育的生動詮釋,也是對學校未來發展的美好期許。”鐘雪城介紹,學校未來將深化“新雅教育”的內涵,繼續大力發展藝術教育,以科學創新和藝術致雅兩翼發展為辦學策略,精誠團結、砥礪前行,不斷提升辦學品位,賦能孩子們全面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新圩學校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這些舉措不僅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贊譽,更為學校的品質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圩小學正努力打造成為家長們家門口的好學校。
新圩小學等陳村4所學校成為全國小學學科教學教研基地校。
新品質
教育提質,建設“四優”高質量教育體系
新圩小學煥新工程只是陳村鎮近年來教育提質擴優的一個縮影。陳村鎮黨委政府深知,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因此,陳村始終將教育事業放在重要位置。
2024年,陳村已經完成順德適子未來學校潭村校區煥新工程,為周邊居民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陳村鎮初級中學改擴建項目(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學校硬件設施與教學環境得到了全面提升。
陳村發布《陳村鎮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鎮行動方案》。
2025年該如何推進教育這個民生工程?陳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岑坤杰在2025順德兩會主官訪談時就提出,陳村鎮將繼續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等措施,全力保障教育事業發展,著力構建教育發展新格局,努力把陳村打造成為“幸福優質,灣區領先”的教育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鎮,書寫陳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具體而言,聚焦群眾需求,陳村鎮2025年將圍繞建設“四優”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力,目標推動陳村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
一是讀有優校。陳村將有序鋪排學校新改擴建計劃,2025年將啟動陳惠南紀念中學加固修繕與擴建工程,增加優質學位,提升學校環境;新開辦華寶廠西側地塊幼兒園,并充分挖潛推進中小學增容擴班,預計共新增公辦優質學位1150個。
二是教有優師。堅持面向全國招才引智,壯大優秀教師隊伍,比如陳村新入職的教師中,“雙一流”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占比達到了100%。同時,最大程度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用好華南師范大學卓越教師協同培養基地、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實踐基地,通過名師帶教、成員校常態化交流等機制,著力培養更優質的師資力量,充實學科教師梯隊儲備。
三是學有優教。借力首都師范大學等高校優質資源,打破區域、校級壁壘,聯動開展高端培訓、教研活動,持續提升教研水平,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四是生有優長。著眼學生全面發展,利用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陳村少年科學院、順德少年科學院陳村分院,深化鎮校聯合培養的陳村模式,全面深入開展信息技術、智能機器人、3D建模、創意編程等科創項目,培養更多創新型拔尖人才。
編輯:萬家長
視頻:吳馨
通訊員:陳樹忠、姜瑩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