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木棉如火。3月28日,善園·舊圩慈善綜合體迎來一周年慶,以“紅棉綻舊圩,慈善暖人心”為主題的木棉文化節暨周年慶系列活動拉開帷幕,吸引數百名居民參與這場融合文化、藝術與公益的春日盛會,共同見證慈善與傳承的雙向奔赴。活動由陳村鎮公共服務辦公室主辦,舊圩居委會協辦,這也是舊圩社區的首屆木棉四寶公益市集。
成果匯演以新圩小學揚琴隊的《彩云追月》《金蛇狂舞》開場,清脆琴音與木棉花落相映成趣;善園舞蹈班學員《我和我的祖國》以優雅舞姿點燃愛國情懷,贏得陣陣掌聲。善園聲樂班獻唱的改編歌曲《善園故事》以及經典歌曲《紅棉》,將木棉精神與慈善初心娓娓道來,而小品《善園新韻》則以回憶橋段展現社區互助場景,引發共鳴。
在“筆綻紅棉·共繪錦繡長卷”環節,居民們揮毫潑墨,在長卷上繪就心中的“紅棉慈善夢”,一幅長卷畫作不僅展現了木棉花的壯美,更寄托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慈善事業的支持。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木棉四寶公益市集”,木棉花茶、木棉文創等特色產品琳瑯滿目,居民在愛心認捐的同時,也為公益項目貢獻一份力量。職訓板塊課程體驗區吸引眾多居民參與,內容豐富多樣,助力提升居民綜合素質。
乘著“百千萬工程”東風,陳村積極圍繞“一村一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據了解,其中,舊圩社區立足人口中度老齡化現狀,探索以銀發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新路徑。一是從“活資源”到“活服務”。盤活閑置的園林處酒家,政企合力開展適老化改造,近期更鏈接企業資源啟用智護AI平臺,數字化統計老年人培訓課程及專業護理需求,智能化評估老年人健康狀態,運用Deepseek 線上回答老年人健康問題,就近就地滿足老年教育、志愿服務、康復服務、助餐服務、生活照料等需求。二是從“談稟賦”到“談發展”。深挖木棉花資源,構思策劃木棉歌韻、木棉畫境、木棉手作、木棉美食等木棉四寶,舉辦首屆木棉公益市集,以點帶面擦亮“臘春三月木棉紅”品牌。養老版塊全年共為646名長者提供服務,開舉辦活動830場次,服務45593人次,以慈善樂捐模式成功探索推出康養會員服務,實現慈善綜合體的自造血。
與此同時,善園在探索銀發經濟的同時,創新打造"全齡友好型社區教育生態",以銀發服務為基點,向兒童青少年、婦女家庭等群體輻射延伸,構建起"教育-公益-互助"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人人可學,人人可助"理念引領下,通過特色課程體系、文化IP轉化和志愿服務機制,實現教育成果與社會價值的雙重轉化:學員手作作品通過公益市集變現反哺社區,受助者轉化為志愿者形成互助循環,代際共學促進社區資本積累。這種"學用相長、助人自助"的創新實踐,既滿足了全齡段居民的教育需求,更培育了社區內生動力,使善園成為融合終身學習、社會服務和社區治理的綜合性平臺,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樣本。
善園的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教育對象的全齡覆蓋、服務模式的自我造血、社區資本的持續增值,真正實現了從"單一服務場所"到"多元共治平臺"的轉型升級。項目運營至今,社區教育輻射周邊南涌、錦龍、石洲、勒竹、合成、莊頭、永興、弼教、赤花、仙涌、花城、潭洲、紺現、大都等14個村居,共開展302場活動,服務3818人次。同時培育7支志愿服務分隊,志愿者人數達150人,由志愿者自主策劃活動68場,服務社區居民1252人次。
“木棉花系列活動不僅是對善園一年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凝聚社區力量、弘揚公益精神的盛會。木棉花開紅艷艷,象征著善園人火熱的愛心和不懈的努力。”舊圩社區黨委書記張淑杭說,社區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匯聚更多社會資源,推動社區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善園將持續開展木棉主題攝影展、木棉清涼行動、醫心同行·健康惠民聯合義診、《紅棉綻舊圩·筆墨傳善心》書展等活動,將慈善與傳統文化深度結合。善園將通過‘文化+慈善’的模式,讓公益更生動、更可持續。
編輯:袁永
來源:舊圩社區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