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撲救佛山高明凌云山森林火災的戰役中,順德共集結了450名民兵參加森林救援任務,為撲滅大火作出了貢獻。其中,大良街道出動民兵41人(含專武),先后在凌云山、松柏、上三臺村等位置撲救山火及值守,展現出大良應急隊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優良素質。
12月16日,大良街道民兵支援高明撲救山火總結暨經驗交流會召開。大良街道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部長伍時駿表示,大良民兵隊員們順利完成救災任務,不畏艱苦,意志堅定,是最美的逆行者。
大良街道民兵支援高明撲救山火總結暨經驗交流會召開。
據大良武裝部副部長陳永林介紹,搶險期間,大良民兵隊員們數次經歷生死考驗。12月7日14時許,大良應急隊伍在碎石場的山腰開辟防火隔離帶和撲滅火種,突然一陣颶風,對面山脈的火種引至碎石場山腳,瞬間大火,火勢和濃煙向上蔓延。民兵隊員們迅速撤離至碎石山谷,雖逃離火源,但由于下山的路被火源封鎖,濃煙籠罩山谷,找不到撤回到出發點的路線,被困山谷。緊急關頭,民兵隊員們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待消防員把火勢控制后再下山。晚上,全體隊員依然臨危受命,繼續上山清理火種,直至深夜。
本次大良街道參加救援任務的民兵,年齡最小的25歲,最大的45歲。大良民兵隊員們從12月6日集結待命,12月7日趕赴火場,到12月10日晚上凱旋而歸,平均每日休息時間少于3小時。四天三夜,他們通過灑水、填埋等手段,共滅掉明火約80處、暗火約100處,巡山約20趟。
工作環境艱苦。
搶險期間,大良街道黨工委領導班子十分關心民兵們在前線的情況,通過電話和微信聯系。伍時駿表示,此次大良民兵趕赴高明火場,就像一次實戰演練,體現了四個特點:一是迅速集結,應急高效;果斷出擊,迎火逆行;克服困難,堅守崗位;徹底清理,凱旋而歸?!吧交鸩粶?,人員不歸,一直堅守到最后一刻。守護好我們的家園,你們都是好樣的。”會上,伍時駿點贊。
在當日的交流會上,參加搶救的民兵們,就這次搶險遇到的情況積極建言,有人建議完善后勤裝備,有人建議針對山林防火加強演練等。
■民兵分享
第一個請戰的民兵
今年46歲的吳錫楊是大良街道蘇崗社區民兵營長,也是參加高明救火的大良民兵們中年紀最大的。
12月6日中午一點半左右,吳錫楊得知高明火災事件的消息后,第一個請戰。吳錫楊1994年在廣西桂林當兵,期間也曾參與過抗洪,退伍回鄉,也參加過救火。只是這一次,吳錫楊沒想到任務艱巨、環境惡劣。
“沒有地方吃飯,沒有地方睡覺,累了就在大巴上躺一下,或者是挨著坐在地上?!眳清a楊說,大家都以為是當天能來回,沒想到一呆就是四天三夜。搶險期間,吳錫楊與所有民兵戰士深入一線,同甘共苦,即使在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物資缺乏的情況下,他也是站出來對所有民兵戰士進行思想動員及鼓勵,以身作則帶領戰士們一起流水作業。
回家足足睡了一天
12月6日,大良升平社區退伍軍人梁焯勇剛剛過了25歲生日,當他看到高明凌云山森林火災的消息,主動請戰?!按┥宪娧b,有一種使命感。參加搶險任務,沒有和家人透露過實情?!彪m然是家里的獨子,但離開順德的時候,梁焯勇只和父母說是去巡山。
到達火場,梁焯勇是第一個上到山頂的。沒想到,在碎石場的山腰就遭遇了險情,一邊是山上起火的險情,一邊是山腳飄來濃煙,當時救援隊伍也出現了混亂。搶險期間,火情不斷,累了困了只能擠在大巴局促的空間里歇一下,“很想回家,但是從未想過后退?!绷红逃抡f,幾天的前線搶險,確實夠累的,回到順德后,足足睡了一天。(鐘柳梅)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