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傳奇的人物,改造舊城,拆了城墻,修筑大良馬路,改建了縣府,還是青云中學首任校長……他叫周之貞。
周之貞(1892-1950),字友云,一字蘇群,晚號懶拙廬主,順德北滘圩人。少時就讀于里塾,17歲赴新加坡謀生,在僑商陸祐手下當文書,后來自行集股經營,家道漸達小康。
周之貞秉性俠義,熱心社會活動,在檳城加入洪門會和中和堂,被推為“大哥”。其曾資助康有為保皇變法活動,后結識孫中山,服膺反清革命,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年),周之貞與謝心準共編《星洲晨報》,撰文鼓吹民主革命,積極為同盟會籌集革命活動經費。宣統三年春,其歸國組織民軍,參加黃花崗之役,負責指揮攻打將軍衙門,并組織暗殺隊親手炸斃廣州將軍鳳山。
民國元年(1912年),周之貞受命督辦肇(慶)、陽(江)、羅(定)軍務,治軍甚嚴,人稱“周老督”。第二年,其被龍濟光黨羽李耀漢排擠去職,旋與孫中山、黃興聯絡,致力“二次革命”。失敗后,避居南洋,未幾歸國,奔走長江、黃河流域,參加討袁、護法諸役。
民國4年,周之貞上書孫中山,指斥陳炯明擁兵自重,建議“先發制人”。其后,周之貞轉赴上海,集資在法租界為孫中山購房子作活動據點。民國10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周之貞被委任為順德縣長,著力整治縣城,拆卸城墻,開辟馬路,改建縣府。第二年,因陳炯明兵變而去職。
民國12年孫中山回粵后,周之貞復任,繼續整治縣城,并主修《順德縣續志》。第二年,八區桑麻鄉民團鬧事,其派兵彈壓,繼奉孫中山軍令,進剿馬寧鄉一帶的土匪,以維護社會治安。孫中山去世后,周之貞受“西山會議派”某些要人的排斥,避居南洋,漫游世界。
30年代初歸國,周之貞流寓香港、廣州、上海各地。抗日戰爭爆發后,其被受任為珠江三角洲游擊隊總司令,繼而重慶中央政府邀任委員,不赴。民國30年冬,周之貞被邑人舉為順德難童搶救委員會董事,遂辭去游擊司令銜頭,到敵后創設青云兒童教養院,自任院長,先后搶救、安置難童800多人。抗戰勝利后,其將兒教院遷回縣內陳村圩,改制為中學,即現青云中學,仍主校務,并變賣家產資助辦學。
民國37年,周之貞患癌癥赴香港就醫,1950年春病逝于灣仔山邊臺寓所。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