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青云文化研究成果捐贈儀式暨順德公益慈善研討會在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國際美食文化交流中心舉辦。據了解,此次活動由順德區檔案館、廣州公益慈善書院、順德華僑城主辦,主題為不墜青云之志。
據悉,青云文社是一個擁有350余年歷史的公益文教組織。抗日時期,同盟會元老周之貞在當地青云文社的支持下,將地方義學傳統和戰時難童收養、公民教育相結合,創辦“順德青云兒童教養院”(以下簡稱青云兒教院),以“續國脈,保元氣”,為國之未來培養人才。
寧夏大學民族與歷史學院副教授景燕春在活動上分享了她尋訪二十余位青云歷史親歷者及其家屬、追蹤海內外青云歷史的經歷,通過口述史研究,追尋大歷史中小人物的故事,讓人們得以清晰順德青云兒童教養院的感人歷史故事。
讓青年觸摸檔案,感悟歷史,啟發未來。
此外,陳村青云中學、大良成美中學共師生100余人參與了此次活動。據介紹,在5月4日青年節與6月9日國際檔案日之間舉辦這場活動,具有“讓青年觸摸檔案,感悟歷史,啟發未來”的特別意義。城網君現場看到,學生們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地聆聽著有關青云兒教院的歷史故事,甚至有的學生不時在做筆記。
看見大歷史中的“小人物”。
景燕春追尋當年青云學子們的足跡,收集了寶貴的口述史料(文獻檔案:青云兒教院口述史項目檔案資料一批),并以史料和田野為基礎編著《青云志:順德青云兒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并制作專題片《周之貞和他的學生們》。
活動當天景燕春把研究成果無償捐贈給順德區檔案館收藏,這是研究青云文社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為盡可能還原當年的青云文社提供了寶貴資源。同時,順德歡樂海岸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向順德區檔案館捐贈圖書《隱沒的青云文社》。
順德區檔案館為捐贈代表頒授捐贈證書。
順德區檔案館將會把這些作品納入館藏珍存,提供給市民查閱,并通過散布在各鎮街的方志驛站和相關展覽將他們傳播至全區,讓青云文社的歷史被更多市民知曉。
在順德公益慈善專題研討會上,順德文化學者李健明回顧順德本土慈善事業歷史,作了《順德慈善的早期特征與變化》主題分享。南開大學朱健剛教授以人類學家的視角,作了《義學傳統、鄉邦精神與兒童的現代化——以青云兒教院為中心的歷史人類學考察》主題分享,探討慈善教育如何培育現代兒童,傳承與民族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鄉邦精神。順德區檔案館館長葉卉時、青云后代周培文、陳村青云中學校長賓燦華、青云中學八四屆校友霍炳朝等嘉賓就“順德公益慈善的歷史源流與當代實踐”進行了交流研討。
簽署《順德公益慈善歷史檔案合作共建備忘錄》。
活動當天,順德區檔案館館長葉卉時與廣州公益慈善書院創始院長朱健剛教授簽署了《順德公益慈善歷史檔案合作共建備忘錄》。
編輯:張玥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