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以來,大良慈善會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實際行動,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僅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與希望,更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即日起,順德城市網推出【百千萬大“慈”場】系列報道,聚焦“百千萬工程”中的慈善力量,探尋大良慈善會在助力“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責任擔當、創新思維以及取得的顯著成效。
困擾小區十幾年的問題幾個月就得到解決、鄰里關系從冷淡到親如一家、敬老院一改舊容,煥然一新……一年半的時間,大良公益創投項目不斷釋放出民生新動能,收獲眾多市民好評。
2023年起,為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促進大良街道公益事業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大良慈善會在上級主管部門大良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指導下,面向大良街道公開征集公益創投項目,助力教育助學、醫療健康、扶老助殘、婦女兒童、社區公益等領域有關公益項目以及經街道研究認為需要扶持的公共服務項目高質量發展。
期間,大良慈善會主動擔當作為,助力“百千萬工程”動能躍升,共推動18個公益創投項目落地見效。近日,城網君走訪了多個項目,實地探尋公益創投的建設成效。
“我們左鄰右舍就像是一家人”
大良中區社區內老舊小區和單體樓眾多,樓宇多建設于上世紀90年代,近年來,配套設施不完善,設施設備老化等人居環境、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據中區社區黨委副書記潘妙群介紹,為解決上述問題,2023年,中區社區申請“三微治理”單體樓公益創投項目,項目得到了大良慈善會的支持,采用大良慈善會、社區等出資 60%,居民自籌 40%的資金比例,以中區社區約前小組的5座單體樓為試點,對消防設施、電閘、樓道扶手、三線、空調冷凝水管、舊墻等升級改造。
樓道改造前后對比。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中區社區深入探索舊式單體樓宇長效治理的模式,撬動小區居民共建共治,讓居民們一起參與樓宇治理,提意見、籌集治理資金,一起協商改造方案。
“在沒有改造前,我們的樓梯沒有扶手,樓道沒有防盜門,消防設施、電閘等十分陳舊,人居環境也比較差。經過改造后,小區的環境煥然一新,我們住在這里也舒服多了。”居民陳日鑒開心地說道,自從項目開展以來,居民生活品質得到了大幅提升。
消防栓改造前后對比。
電閘改造前后對比。
居民杜福海則表示,項目給小區帶來的遠遠不止環境的改善,大家遇到問題都會主動反饋,并一起協商解決,鄰里關系得到大大地改善。“過去鄰里比較冷淡,現在大家熟絡起來,自己家園自己建的意識不斷提升。”杜福海笑容滿面,他說道鄰里關系變好后,左鄰右舍就像是“一家人”。
潘妙群表示,項目得以順利推進,離不開大良慈善會的支持,更離不開居民的齊心協力,居民歸屬感增強是此次項目最大的“驚喜”。
“選擇鳳城敬老院,我不后悔”
除了小區提升和治理,大良慈善會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將目光聚焦養老事業,積極支持鳳城敬老院的提升改造,推動大良“養老”變“享老”。
鳳城敬老院始建于1985年,近年來,建筑物老舊、外墻瓷片剝落、內墻發霉滲漏、無障礙設施不全等,成為服務“硬傷”。
鳳城敬老院改貌提升工程竣工儀式。
2022年,旅港順德綿遠堂捐贈60萬元,資助翻新改造,開啟院舍“整容換貌”蝶變之路。借此契機,大良全面啟動全院改造升級工程,爭取區、街道、大良慈善會等各方資金300多萬元,完成加裝電梯、內外墻修繕、洗手間改造、噴淋供水系統及消防水箱安裝等建設。
加裝電梯揭牌儀式。
其中,加裝電梯項目由大良慈善會捐贈,是繼大良慈善會設立“鳳城長者關愛基金”、推出“善醫助老”項目后又一重大善舉。
鳳城敬老院中庭改造前后對比。
改造后的鳳城敬老院整體風貌煥然一新,收獲眾多長者好評。“敬老院裝修過后大大不同,綠化多了,環境好了,我們老人家都很開心。”今年93歲的芬姨開心地說道,特別是安裝電梯后出入方便很多。
今年87歲的長者方姨住在敬老院兩年,看著敬老院發生一點一滴變化她十分欣慰,“兩年前我提出要到鳳城敬老院,我的子女們是不同意的,但是我覺得來這里很熱鬧。”方姨看著環境舒適的敬老院,更是覺得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大良慈善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的改貌提升工程是慈善會用實際行動對養老事業的關心與支持,也是慈善會踐行“百千萬工程”、努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和堅定決心。
“困擾我們十多年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這個項目實在太好了!困擾我們十多年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大良德和社區嘉信城市花園居民張女士連連為“五社聯動共治”項目點贊。
嘉信城市花園一期、二期作為典型商品房小區,雖坐擁優越地理位置與完善的周邊配套,但因居民背景多元、小區老化等問題,內部矛盾凸顯,治理難度加大。
嘉信城市花園一期3至9座路面改造前。
嘉信城市花園一期3至9座路面改造后。
面對這一挑戰,德和社區黨委堅持大抓基層的導向,2023年,德和社區推行嘉信城市花園“五社聯動”共治項目,以該小區為試點,探索大社區整體治理的新路徑。項目得到了大良慈善會的支持,為探索小區治理路徑提供有力資金保障。
據德和社區黨委書記郭舜君介紹,項目的最大亮點之一、關鍵一招便是推動嘉信城市花園成立黨群共治委員會。委員會每月定期收集小區居民的訴求,聚焦小區核心議題進行議事協商會議,策劃可行方案,采取實際行動,解決小區焦點訴求。
每月定期開展嘉信黨群共治議事會。
張女士所說的“困擾十多年的問題”即是小區的路面破損問題。“路面破損不僅影響居民出行,更存在安全隱患,尤其下雨天特別容易滑倒,前不久我就在那里摔了一跤。”張女士說道,除了她,其他不少居民也不慎跌倒過。
除了公共空間破損問題,小區的公共設施老化、電動車充電及適老化設施不足、小區安全及居民多元化服務等問題及需求也通過黨群共治委員會的“共建共商共治”機制逐步得到解決和滿足。
郭舜君表示,在慈善力量的支持下,項目得以快速、順利進行,不僅緩解了小區內部的矛盾與分歧,還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并為構建和諧宜居的社區環境奠定了基礎。
項目的成功示范,吸引了周邊樓盤主動了解學習,目前嘉信城市花園五期和嘉信帝苑已經成功復制該模式,未來將努力實現該模式在社區內的各個樓盤全覆蓋。
近年來,大良慈善會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抓好各項關鍵“小”事,托起社會“大民生”,積極支持和推動公益創投項目高質量發展。
大良慈善會相關負責人指出,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已經成為順德、大良民生保障網的加密層,只有老百姓“笑了”,他們的慈善才有意義。接下來,大良慈善會將繼續通過推進社會公益創投項目,進一步支持大良街道社區(村)公益事業發展,讓項目質量更高、服務更精準、社會更認同,為順德、大良民生保障提檔,為建設省“百千萬工程典型區”貢獻慈善力量。
編輯:李素芳、黃心玥
圖片:部分來源受訪者供圖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