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公益老師正在和到場朋友進行互動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我們到底要改變什么?”民間公益經驗分享沙龍上,擁有豐富的社會創新經驗的安豬老師的提問,讓很多關心公益事業發展的人陷入了沉思。隨著順德公益組織數量的迅速增加,明確公益的真正涵義尤為重要。
昨日(12月28日),順德社會創新中心與盈峰慈善基金會策劃的“兩岸三地民間公益經驗分享沙龍”,吸引了眾多關心公益事業發展的人積極參與。沙龍活動現場,兩岸三地共5名公益人士分享了臺灣公益的模式和方式,同時還與到場的朋友共同探討了創新公益的本質。
怎樣豐富老人生活?要探尋公益背后的意義
“多背一公斤”活動的發起人安豬老師,通過設計內含教學材料、使用指南和活動卡片的“一公斤盒子”,讓鄉村一線教師具備更大的創新教學空間,讓孩子們能更好的互動,讓在場的人很驚嘆。“我們要改變什么?不是單純的物資捐贈,也不是提供死板的教育模式,而是給予適當的工具和聯系,改變互動關系,讓孩子有條件發揮創造力。”
特別是社工服務的朋友對這個創新方式很感興趣,“有的老人覺得打麻將就是一件挺幸福的事,而為了保證老人生活的豐富性,我們還要把其他活動強加給他們嗎?”星宇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人員率先拋出了實際性問題,“每個人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興趣愛好,80歲的老人和85歲的老人的愛好或許有不一樣,你要認識到他們的需求。”安豬老師表示,只有深入的了解需求,才能產生創新的公益。
隨著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創新公益越來越受追捧。而創新的背后是什么,草根NGO能力建設資深專家羅世鴻提醒公益人要思考公益創新背后的價值觀。“創新性的公益項目并不是把你自認為的理念強加進去,甚至改變了事物的本質,沉下去了解才能做出有創意且有意義的公益項目。”
殘障人士難過心坎?“融合”才能改變現狀
“活動過程中效果挺好的,但活動結束后他們又恢復了自暴自棄的心態。”一位殘疾人培訓機構的社工說出了他的苦惱,很多殘障人士不太愿意面對現實,認為自己自身有殘缺需要被特殊照顧,所以不愿意走向社會崗位參與工作。“在他們心中,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被社會拋棄了,或者他們主動選擇拋棄社會,而且不是個別現象,整體都有這種心態,是不是應該在培訓對象上有所選擇呢?”
來自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中國區事務總監的張媛媛老師,給出了不錯的建議。她表示殘障人士有這種心態很正常,所以并不是挑選培訓對象的問題。“因為你讓他們有了被區別對待的感覺,所以他們才有這種依賴心理,在平日的培訓中,你不能讓他覺得自己是在做殘障培訓,而因覺得是正常工作的一個培訓”。
張媛媛老師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理念,“做公益要懂得回歸本土價值觀,讓對方和自己都感受‘我們都一樣’”。而其他演講的公益人也幫這位社工出主意,建議通過一些角色扮演、集體創作等活動改變殘障人士的價值觀。
活動后半場,來自香港中華三農慈善基金會的秘書長閆迎春老師和來自臺灣的“公益達人”林士懿老師,分別介紹了臺灣鄉土文化及社區建設、生命教育等方面的經驗,展示了臺灣公益創新的特色。“公益創新是一個活的事業,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分享,我們希望通過更多的沙龍活動讓順德的公益人了解到一些好的公益模式和做法,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找到適合順德的公益項目。”順德社會創新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沙龍活動會經常舉辦。
(編輯:梁云)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