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煒明
據媒體報道,2013年成立的順德區民情志愿服務隊,廣泛收集社會民情民意,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僅2014年,共有37名隊員、4名熱心市民提供的民情信息共205篇,其中54篇被區社工委采用。
組建民情志愿服務隊,是順德社會改革探索的一個新舉措。雖然這項改革做得有些靜悄悄,不像其他改革那樣大張旗鼓,但是從組建這個機構兩年拿出來得到成績清單,可以看到這個志愿服務隊沒有辜負組建機構對它的期望。雖然我們無法從數字上看出37名隊員的民情信息的質量,但是能夠有50多篇被區社工委采用,說明這些信息具有決策參考的價值。說實在的,筆者作為經常在媒體上就順德社會經濟發展提出見解的所謂“評論員”,一年寫下來的東西,其中有多少能夠進入決策者參考的視野,我自己都不知道。民情志愿者的50多篇信息能夠得到政府官員的重視,已經足夠說明這個機構的存在的價值了。都說萬事起頭難,民情志愿服務隊能夠有這樣一個漂亮的開頭,值得我們點贊。
當然,值得點贊的還有政府社會創新的那一份真誠。順德近年的社會體制改革,跑在全國前列,先后推出了決咨委制度和黨代表制度,成立了社會創新中心這樣的法定機構,推動社會創新。據我了解,順德這樣那樣的社會創新,其實在全國引起的效應雖然是說好者多,但是效仿者少。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社會體制創新,一方面需要政府對社會體制改革有足夠的承擔,另一方面,社會改革和創新、乃至社會組織的成熟,需要民智民意的成熟作為基礎,如果沒有民意民智的支持,社會改革很多時候會變成一頭熱一頭冷。像順德的決咨委制度建立,既需要公民有決策參與的自覺,也需要政府有接納委員意見的胸襟。這樣一個制度,在很多地方相信僅僅因為參加咨詢活動的委員沒有任何的報酬這一項,就未必有真正有思考有能量的市民愿意義務參與這樣的機構。而在順德,像決咨委、社建委、民情志愿服務隊,乃至一些公眾咨詢項目,總有一些熱心的市民,其中更不乏本地的知名學者、社科專家、法律工作者參與其中。順德的社會改革,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些已經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又具有一定責任感的公民參與,才有方方面面社會創新和社會改革的成績。
我們肯定順德的社會改革的這些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的改革和老百姓的訴求之間的距離。就民情收集的渠道來說,目前我們雖然有體制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黨代表收集民情民意的渠道,加上決咨委這樣半是民間半是官方的收集渠道和基本上算得上是來自民間的民情收集的渠道,但是這些渠道也有先天的局限,明顯的原因就是這些提供“民情信息”的人士大多數都不算接地氣,像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代表的角色,很大程度都在社會有一官半職,加上體制對這些代表、委員的履職還沒有剛性的規范,他們的聲音,他們的信息能夠體現民意民情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往往都是有些折扣的。而類似的民情志愿服務隊得到的信息,往往也會因為信息來源的數量局限(如全區只有區區幾十個信息員)而未必能夠反映真實的民情。現代政府決策管理需要通過更多的渠道收集民意,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需要更多更準確的民情民意的支持。從這樣一個社會管理的迫迫性來理解,我覺得民情民意收集,渠道越來越多越好,特別呼喚那些權威的、能夠為政府施政提供準確參考的民情調查的專業機構落戶順德,借民意之舟推動順德社會經濟特別是民生事業朝著大家期許的方向前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