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順德城市網綜合消息 據人民日報消息,2014年12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鼓勵、肯定和支持網絡慈善。之前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郭玉強日前做客中國政府網時表示,網絡慈善增長很快,是做慈善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但也需要進行規范和管理,那么慈善觸網,到底是噱頭還是趨勢?下面一起來關注關于網絡慈善的民生三問。
一問做網絡慈善需要啥素質
具備募捐資格、網絡支付暢通安全
問題:互聯網慈善近來風起云涌,很多基金會和電商都在做,有什么門檻嗎?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網絡慈善是新事物,基金會、電商的參與和探索值得稱贊。在慈善法還沒有通過的情形下,捐贈活動的管理目前在各地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從原則上說,只有具備募捐資格的機構尤其是基金會才可以發起募捐,這是法律明確規定的。但是,一些基金會與網絡合作發起募捐,這樣的做法,還要看一段時間才好明確界線。
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學術部主任鐘曉慧:首先發起者要具有合法性,包括登記證書、募捐主體資格等。其次,要有捐贈款項和使用去向的較為完善的公開機制。第三,在技術上,網絡慈善往往都是通過網絡平臺捐贈,因此必須有保障網絡支付暢通和安全的起碼的技術能力。最后,為了鼓勵更多的慈善,可能還有必要建立一個捐贈者和志愿者的嘉許和回饋制度。
問題:諸如阿里、蘇寧這樣的電商熱衷網絡慈善,動力何在?會不會見利忘義?
王振耀:不要把慈善與商業完全割裂開來。中國政府上世紀80年代就注意運用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那時就確立了社會福利企業的政策?,F在,企業的社會責任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而企業社會責任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國外許多企業有專門預算來支持公益慈善活動,以塑造企業的品牌形象。一般而言,慈善不能帶來直接盈利,但企業社會責任的加強可以產生較大的盈利,這就是為什么中國能夠出現一些民營企業或者慈善家捐出幾十億元的現象。
徐永光:互聯網是公益的天然盟友?;仡^看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開始起步,都是用公益的模式做商業,通過提供免費服務吸引人氣,等到燒錢燒到用戶離不開它了,就賺錢了?,F代慈善主張商業與慈善的融合,可以用公益手段做商業(互聯網企業發展模式、產品義賣),也可以用商業手段做公益(社會企業發展模式)。所以,對于不少電商所做的網絡慈善,不論是純粹捐贈的,或是與第三方慈善組織合作的,抑或是與其商業營銷行為相聯系的,都無須大驚小怪。只要其做慈善是真的,對社會是有益的,都是好事,都應該被社會接受。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