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參加健步行,緩解心中的情緒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現在我兩個女兒都很關心我,我們每周都見面,其他時間我還會去圖書館看書,參加社工組織的活動……”今年66歲的李文(化名)和順德城市網記者聊起這些時,一臉的幸福笑容、語氣平和且溫柔,著實讓人很難想象她曾情緒時而狂躁時而低落、甚至會高空擲物,最后需要住院治療。
隨著城市、社區的高速發展,像李文一樣患上類似“情緒病”或者有這方面傾向的人越來越多。順德城市網記者從順德區啟創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了解到,2014年他們通過局部地區調查發現,87.8%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存在壓力、容易出現負面情緒;10.8%的青少年承認在過去一年中,曾有使用玻璃、刀片等利器傷害身體的自殘行為;而城鎮社區中生活的長者,由于獨居、子女倫理、經濟等原因,易發生情緒問題,甚或由于缺乏表達渠道與求助行為而演化為情緒疾病。
順德區啟創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的社工李姑娘告訴記者,在開展社區服務過程中發現,現在個案救助的數量逐漸上升,而“情緒病”的個案求助所占比例較高。其中,約有16%是已經確診的,還有16%有這方面的傾向。“你會發現這一部分人群無法正常‘社會化’,青少年會有自殘的行為或想法,長者則表現為與鄰里不和或家庭關系不好。”李姑娘說,從個案關注中發現這樣的情況在增加。
而為了幫助這些人逃離“情緒”的束縛,能夠讓情緒問題合理表達與及時求助,順德區啟創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除了個案關注之外,還在學校、社區舉辦了不少活動去呼吁和倡導。在去年10月份,順德啟創就與廣東現代舞團共同發起題為[Emotions 情緒]的社群性跨界交流計劃,與廣東現代舞團的舞者一起,于兩周時間內與順德本地青少年朋友及長者朋友們一起交流現代舞、學習合理表達情緒、以身體語言作適當宣泄。
■個案關注
社工介入,走出情緒束縛
66歲的李文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一家住在大良,二女兒一家住在樂從。她一直與大女兒的關系疏離,與小女兒的關系緊密。2003年,李文的丈夫離世后,她曾與大女兒一家一起生活了8年,2011年與大女兒發生激烈沖突后獨居。她形容大女兒“封殺”自己,不讓她與孫子見面;曾提出與小女兒一起生活,又遭到拒絕。在2011年年底,李文遭騙后開始睡眠不足、入睡困難,長期失眠;2012年10月被確診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
“這個個案是由居委會轉介過來的,我們當時了解的情況是,她情緒時而狂躁時而低落,之前有過高空擲物行為遭到投訴。”在李文住院治療一個多月后,李姑娘和其他社工就到醫院去看望她,給她精神上的支持。隨后,又電聯了李文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了解到,其實她的大女兒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并為她的母親付出了很多,對此,李姑娘主要與她的大女兒建立了有效關系,經過中間溝通消除她們之間的隔閡。
出院之后,社工經常叮囑李文要按時吃藥,并和她一同買菜做飯、讓她感受到做飯的樂趣、鼓勵她經常在家做飯、形成健康飲食。而平時社工機構在社區搞什么活動,也會主動邀請她參加,讓她提升能力的同時能擴大朋友圈。除此之外,社工也鼓勵她擔任活動義工,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中獲得他人的肯定和欣賞。
“我現在多了好多朋友,心情也開朗了好多,感覺女兒也對自己很好,有時還煲了羊肉拿過來給我吃。”李文現在雖然還在吃藥,但是精神好了很多。她告訴記者,這些社工真正很關心自己,讓自己變得開朗樂觀了,現在雖然自己仍是獨居,但是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的,很充實也很開心。
■相關報道
身患重病欲自殺 看年邁老人的重生之路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