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參觀九嶺村
探索鄉村文化振興可行路徑,助力梅州蕉嶺鄉村文化發展。近日,敏捷集團“敏行致遠——鄉村振興文化行”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組織廣州、梅州兩地的文藝名家走進梅州市蕉嶺縣。這是繼今年國慶黃金周,敏捷集團舉辦的又一場鄉村振興文化行活動。
兩地文藝名家行走“美麗鄉村”九嶺村,參觀“名家故里”丘逢甲故居,探訪“詩廊工地”倉海詩廊,為鄉村美景揮毫潑墨。在本次兩地文化交流會上,王增豐、曾應楓、丘洪松等文藝名家探訪鄉村文化現狀,為鄉村文化振興把脈問診,并倡議社會各主體積極參與,發掘和保護鄉村非物質文化,積極建設鄉村文化設施,從而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講好名人故事 傳承鄉村文化
中國雕刻藝術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獲得者王增豐指出,梅州作為我國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客家文化瑰麗多彩。歷史上梅州走出過非常多的歷史名人,其中不乏文藝大家,他們是梅州的寶貴財富。振興鄉村文化,延續文脈,就是要講好名人故事,傳承歷史記憶和工藝。
做好家鄉的鄉村文化振興,王增豐認為,“傳承”十分重要。第一,要廣泛宣傳自己的家鄉,把更多名人大家引進來;第二,要發動文藝界大家貢獻自己一技之長,回報和服務社會;第三,利用文藝界資源,培養農村本地文化人才;第四,發動全社會力量,探索鄉村文化傳承的模式,讓傳承落到實處。
“通過老一輩文藝家為鄉村公益做一些事情,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作為敏捷集團“敏行致遠——鄉村振興文化行”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的公益代言人,王增豐坦言,我的后半輩子已經計劃做公益、搞傳承,我希望通過我的代言,讓更多人參與鄉村振興文化行的行列中。
“有企業為鄉村公益做支撐,我們越干越有勁!”他對敏捷集團啟動的“鄉村振興文化行”大型文化公益活動表示高度認可,并表示單憑文藝家的獨自的力量,是很難持續的,希望更多的有善心、有責任感的企業來推動,發揮出更大的能級。
振興鄉村文化 就是留住我們的根
跟隨敏捷集團的公益活動,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曾應楓前往梅州蕉嶺。“這趟梅州行讓我眼前一亮。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文化空間都展現了客家文化獨特的一面”。
“這里的農耕文化保留完好,客家山歌、客家菜、客家話等非物質文化都有很好體現。”曾應楓解釋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正在加速消失。物質會消逝,但鄉村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應該被保護起來,延續文脈。
“發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振興鄉村文化的關鍵,就是留住我們的根,留住我們的精神基礎。”曾應楓強調。
在曾應楓看來,振興鄉村文化,除了民間自發保護、政府大力推動,還不能缺少企業的支持參與。她特別提到今年國慶黃金周在番禺寶墨園上演的“水色”表演。因敏捷集團幕后出資捐助,對番禺水色的傳播起到了助力作用。
“企業根植于社會,在社會中發展壯大,反饋于社會也是企業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曾應楓表示,企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為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注入力量,是值得贊賞的事情。希望今后有更多企業參與進來,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支持鄉村文化振興。
廣梅兩地藝術家參加交流會
筑巢引鳳 打響名氣 引人氣
蕉嶺縣文福鎮是工業鎮,“倉海詩廊”項目的落戶將改變這里的面貌。“倉海詩廊”項目將籌建約五公里的詩詞書法長廊,以碑廊、書法墻、景觀石等各種形式展示書法作品。該項目由社會各界捐資建設,獲得政府和敏捷集團等企業的大力支持。“我們希望,倉海詩廊未來可以成為蕉嶺乃至梅州的一張文化名片,提升當地的文化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倉海詩廊”項目發起人丘洪松表示。
“文化為鄉村注入精氣神,文化產業發展要有平臺、有抓手。”丘洪松認為,在因地制宜挖掘文化資源的同時,通過引入名人進駐創作等方式,打響名氣、引來人氣、聚集財氣。
談到企業參與鄉村振興,丘洪松認為非常有必要,“企業與鄉村振興是離不開的關系,尤其是精準扶貧”。丘洪松表示,企業的優勢是擁有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所長,幫扶貧困村、貧困戶,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敏捷集團提出的‘鄉村振興文化行’大型公益文化活動,非常好,切合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希望能堅持辦下去,做出實效。”丘洪松指出。(李放 通訊員:陳妍)
■相關資訊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