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年,杏壇率先推進行政服務中心的“實心化”改革,中心在行政審批服務由“菜市場”角色變成了“超市”的角色,服務、審批、監督集于一身。2014年,杏壇又推進“實干化”改革,創新了審批服務方式。如今的改革成效如何?辦事者對改革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即日起,順德城市網聯合順德區行政服務中心、杏壇鎮行政服務中心,特別推出《杏壇小故事》,以個體體驗方式來闡述服務的變化。
各類事項合并到同一窗口,市民避免花“冤枉錢”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張大偉) 順德市民周先生想要開一家餐飲店,在看好了位置之后,他來到杏壇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工商和環評手續。在辦理好工商手續之后,他便和房東簽訂了租賃合同,準備開店。但誰知,后面為店鋪辦理環評手續時,負責審批的工作人員卻表示,市民所選之處是不能開餐飲店的,環評審批無法通過,無奈之下,周先生只能退訂,重新選址,損失了一部分租金。
上述的場景是廣德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吳馳輝分享的一個此前到杏壇行政服務中心辦理企業審批事項時出現的一個案例,由于此前企業辦理事項,是多窗口受理,涉及到工商和環運部門的事項是分開的,所以時不時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市民在開廠、開店之前,提前租好了場地,甚至購買好了設備,但后續因為選址或是行業限制的問題,開設的工廠和店鋪無法通過環評等審批,市民不得不重新選址或另謀出路,過程中提前租好的場地和購買的設備只能作罷,造成了花冤枉錢的現象。
然而,如今在杏壇行政服務中心實施改革之后,此前多窗口辦事變成了一窗受理,很多的審批事項都已前置,這種“花冤枉錢”的現象可以在最開始就能避免了。
吳馳輝告訴記者,如今企業辦事所涉及的工商、環運等部門的事項綜合到了一個窗口,原先專項的辦事員也成為了綜合型的辦事員,所以當市民在最初前來申請開廠和開店的時候,辦事人員就可以對市民的選址和行業可以作出提前的判斷,能否通過后續的環評等審批,從而提前告知和提醒市民,慎重選址和選擇行業,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花冤枉錢”了。
“現在辦事更加科學合理了,營商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吳馳輝坦言,杏壇行政服務中心的改革,從市民和企業的角度出發,規避了不合理的現象,簡化了辦事流程和手續,提升了辦事效率,做到了便民惠民,無疑是優化了營商環境,創造了更好的招商引資的條件。
■系列報道
杏壇小故事:行動不便,我們上門服務去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