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佛山市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合作簽約暨揭牌儀式活動在順德南方智谷順科置業大廈舉辦。
這也標志著紫東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創新中心正式落戶佛山順德,將在順德建設華南首個多模態大模型全品類機器人訓練場,更意味著順德正式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具身智能產業核心樞紐建設的主陣地之一。佛山也將有望成為全國具身智能技術創新策源地、場景應用示范地和產業集群高地,為全國乃至全球制造業智能化轉型貢獻“佛山方案”。
佛山市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揭牌。
活動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指導,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順德區人民政府、中科紫東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科紫東太初”)主辦,順德區經濟促進局、大良街道辦事處、紫東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創新中心、佛山市人工智能應用賦能中心承辦。佛山市工信局局長宋樹龍,順德區委常委、副區長李健榮,中科紫東太初董事長王金橋,大良街道黨工委書記鐘德慰、辦事處主任麥宇云,以及佛山機器人企業代表、高校、商協會代表,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創新中心是什么?
順德智造有了最強“大腦”與算力支撐
紫東太初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發的跨模態通用人工智能平臺,這是全球首個實現圖文音(視覺-文本-語音)三模態統一表征與生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了單模態技術局限,同時具備跨模態理解與跨模態生成能力(如“以圖生音”“以音生圖”)。
順德作為佛山的經濟強區,擁有全國首個機器人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依托雄厚制造業基礎與數字化轉型優勢,已形成完整智能生態。不過,發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也有短板,存在技術和人才瓶頸,缺乏本地機器人企業急需的場景訓練。
王金橋表示,將讓具身智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進千家萬戶。
如此,紫東太初作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多模態基礎大模型商業化的唯一載體,與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三方立足于佛山特色產業生態與雄厚工業基礎,依托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的深厚科研實力,憑借中科紫東太初多模態大模型的領先科技優勢及中科院自動化所創新資源,聯合共建“紫東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創新中心”暨佛山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究院。
活動現場,中科紫東太初、佛山市工信局以及順德區人民政府三方代表正式簽約。
據介紹,佛山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內容涵蓋多個關鍵層面,重點圍繞機器人大腦-小腦-本體為核心構建具身智能全產業鏈條,為佛山市提供機器人數據采集、功能訓練、本體開發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速佛山市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該創新中心的建設,能有效補強順德乃至佛山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短板,提供“大腦”和算力支撐,解決技術和人才瓶頸,提供本地機器人企業急需的場景訓練、數據共享等平臺服務能力,將大力推動佛山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創新與集聚發展,助力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
中科紫東太初、佛山市工信局以及順德區人民政府三方簽約。
“中科紫東太初計劃投資2億元購置設備,在順德組建華南首個多模態大模型的全品類機器人訓練場,為技術研發和應用測試提供有力支持。后續,還將以中科院自動化所技術力量為主,初期組建一支50人的專業團隊,深入服務佛山乃至大灣區的機器人產業,為產業發展注入高端人才動力。”王金橋介紹,該創新中心旨在機器人本體、機器人元器件、終端家電智能化、具身智能等領域,以紫東太初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打造自主可控的跨模態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平臺,建設具身智能訓練場,構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推動佛山未來產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打造全國領先的具身智能機器產業集聚高地。
未來,三方將圍繞核心技術研發、產業生態構建、人才培養引進等關鍵環節,全方位、深層次地深度協作,共同推動佛山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打破發展瓶頸,引領行業發展新方向,在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產業發展新典范。
中科紫東太初和廣東聯通也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與此同時,中科紫東太初和廣東聯通也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獨特優勢,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與深度共享,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技術支撐和穩定可靠的通信保障,助力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實現質的飛躍。
創新中心將發揮什么作用?
匯聚創新資源,打造佛山機器人產業協同標桿
活動現場,紫東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庫卡機器人、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美云智數等21家順德機器人產業創新平臺、科研院校、行業協會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企業代表共同上臺,宣告“順德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協同平臺”正式啟用。
該平臺依托順德區雄厚的制造業基礎與產業集聚優勢,匯聚政、產、學、研、用多方資源,旨在構建“技術研發-場景應用-生態協同”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標志著順德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從分散發展邁向集群化、協同化新階段,將通過資源共享、技術協同與場景聯動,加速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為佛山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身智能產業核心樞紐提供重要支撐。
順德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協同平臺正式啟用。
活動還為“佛山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聯盟發起倡議”,這一倡議的發起,標志著佛山智能機器人產業從分散發展邁向生態協同的重要跨越,將通過集聚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資源,形成“政推動、企主導、研支撐”的發展合力,加快應用示范與場景落地,促進技術創新與聯合攻關,加強產業自律與合規發展,為佛山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身智能產業核心樞紐注入強勁動能。
李健榮表示,此次攜手中科院啟動創新平臺,將錨定技術制高點、激活場景價值、構建開放生態圈,加速機器人產業的集聚發展,加速具身智能與本地產業優勢深度融合,尤其聚焦順德近4000億裝備制造、超4000億家電兩大產業集群的協同優勢,推動機器人從工業自動化向城市服務、智能家居等多元場景延伸,推動順德在智能制造領域邁向新高度,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
“此次創新中心的成立,是佛山市落實產業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將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宋樹龍也表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是佛山落實“制造業當家”戰略的重要抓手,佛山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領域的發展,將持續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助力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提升佛山在該領域的競爭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創新中心為何落地順德?
三大優勢吸引,構建“政產學研用”鏈式生態
此次簽約落地,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中科紫東太初從調研到最終決定落地順德,只有2個星期的時間。
如此快的決策?因為什么?城網君綜合了各界和業內人士的分析,梳理了三點。
一是萬億級產業場景“天然實驗室”。
順德是制造大區,順德擁有家電、裝備制造兩大4000億級產業集群,覆蓋超2000家規上工業企業,順德制造從工廠產線到家庭場景,為機器人提供了豐富的工業自動化、智能家居等應用場景,更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企業入局順德。
以天太機器人為例,其與上海大學聯合研發的全球最重人形機器人“自強1號”,正是基于順德家電產業鏈的精密制造能力。
“自強1號”人形機器人發布。
另外,奧比中光將3D視覺傳感器產線遷至順德,依托家電產業配套,2024年營收突破5億元;銀星智能深耕服務機器人20年,正借助創新中心大模型技術優化家用機器人交互算法;凱碩集團為燈塔工廠打造的壓縮機柔性生產線效率提升至6秒/臺;天太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吳志誠表示,其主導的國家標準即將發布,目標成為機器人“關節+小腦”的全球供應商,創新中心的算力與場景支持將加速技術迭代;增廣智能憑借磁懸浮驅動技術摘得行業“諾貝爾獎”——恰佩克技術創新獎,其精密裝配設備正需大模型優化路徑規劃。
不過,在算法、大模型等“智能大腦”領域,本地企業長期依賴外部資源。
“順德強在硬件,但算法與‘大腦’曾是短板。”順德區機器人產業協會秘書長陶淵明認為,引入紫東太初可彌補順德機器人在人工智能領域短板,尤其是場景應用開發,他期待其在工業等諸多場景應用帶來助力。
可以說,該創新中心的落地被視為順德乃至佛山機器人產業從“硬件強”向“軟硬協同”跨越的關鍵一步,更為具身智能提供“研發—測試—迭代”全鏈條應用空間。
二是政策與營商環境的“雙輪驅動”。
2025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智能機器人。不久后,廣東省政府制定出臺了《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稱“省若干政策措施”)。就在4月28日,《佛山市加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正式印發,明確到2030年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這次簽約活動現場,還通過AI數字人對《佛山市加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進行解讀。
而在順德,如今已同步規劃云鷺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啟動區,提供土地、資金、人才全要素保障。就在省若干政策措施發布后,順德經濟部門立即組織開展企業座談會,跟企業宣講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通過突破核心技術,積極搶占具身智能領域的制高點。與此同時,該創新中心的落地,是大良街道“秒批秒辦”的典型案例,很好地詮釋了順德良好的營商環境。
三是人才與創新生態“強磁場”。
“中科紫東太初團隊活動剛結束,就去了順德云鷺片區參觀。”業內人士指出,這個細節也顯示中科紫東太初對人才落地的重視,而順德有良好的環境提供給高層次人才落地。
據介紹,中科紫東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創新中心派駐人員主要來自紫東太初團隊,由人工智能、控制科學、計算機視覺、認知智能、管理科學等多學科專家、技術團隊組成,其中核心研發骨干均來自中科院體系,首批組建50名人員在順德落地研發。
作為技術人才,對環境的要求也比較高。順德以水興城戰略的推進,城市品質的大提升,包括高端商業的進駐,都為吸引高層次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就拿教育人才來說,這幾年新招聘的教育人才近70%為雙一流大學研究生。
云鷺濕地公園概念圖(非最終實景)。
與此同時,作為產學研重要的本地院校,即將升級為本科大學的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對接地方產業建設廣東亞琛工業4.0應用研究中心等6大平臺,形成平臺依托、團隊支撐、項目紐帶、產科教融合的良好格局。“近兩年學校引進80多名博士,后續還將引進七八十名,含不少機器人方面的海外博士。”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處副處長王麗楊介紹,近三年,順職院實施“博士倍增”計劃,面向海內外引進了近100名高水平博士及海外杰出研究員等優秀人才加盟。目前,全校擁有各級領軍人才、全國技術能手等各類高層次人才300多人。
如今,順德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協同平臺的成立,聚合了21家單位,推動“政推動、企主導、研支撐”協同創新,實現技術共享及共同進步,說明在順德具有良好的創新生態。
當萬億級制造業遇上具身智能,是制造業與人工智能的“雙向奔赴”,順德的角色不再是“應用場景提供者”,而是“技術創新策源者”。這場順德深度參與的智能革命,正以“敢喝頭啖湯”的魄力,重新定義“中國制造”的未來坐標。
編輯:萬家長
視頻:吳馨
部分由受訪者供圖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