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何氏后人重修好的可閑何公祠
■編者按
宗祠是凝聚漢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作為嶺南文化重要構成一脈,順德對于祠堂文化的關注尤為顯得在意。順德興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鄉,為數逾萬,構筑宏麗,有“順德祠堂南海廟”之譽。
尤其在當下,很難想象在物欲橫流的今天,祠堂究竟如何存活下來?并能夠繼續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背后是一種怎樣的力量支撐和延續?順德祠堂是一部極具水鄉韻味的歷史之書,從扉頁開始就跳躍著水鄉的濃濃情懷,作為順德本土網絡媒體的順德城市網將從今日起,陸續推出鎮街祠堂專題策劃《訪古尋幽》,而由此延展順德的風土人情與人情世故,又從中捕捉了解順德和解讀順德這塊神奇熱土的重要線索。
順德城市網消息?。ㄓ浾吡忽?/strong>在倫教有一條祠堂村:羊額,那里曾經擁有108座祠堂。
資料記載,羊額是倫教最早成陸的地方,相傳上村頭有一“羊角沙”的地方,最初由一位姓周的“羊角將軍”鎮守,后世人誤傳作“羊額”,羊額村由此得名。羊額村在倫教不僅是一條具有遠久歷史的村居,更是倫教祠堂最多的一個村。
祠堂是古代一個宗族實力的體現
羊額是倫教最早建立的村,擁有祠堂108間
據了解,二戰前,倫教羊額村祠堂多達108座。但是,這個祠堂村在二戰期間受到了極大的破壞,108座祠堂只有36座。如今,羊額村僅存月池何公祠、可閑何公祠、盧氏大宗祠3間祠堂了。其中月池何公祠是何氏宗族僅剩的兩座祠堂之一,也是倫教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初祠堂建筑。2006年,月池何公祠便被列為佛山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羊額何氏始祖是何德寬公,他是何氏第十四世,何月池是第十六世。嘉慶十四年,第二十六世的何惠群和第二十七世的何太青同時參加科舉考試,獲得同科進士,并是欽點翰林。在古代,建祠堂一般是兩種情況:族人有人為官,或是族人是經濟大戶。因為祠堂建設的規模其實就是一個宗族實力的展示。
何惠群和何太青兩位何氏同時考上進士,據說是叔叔何惠群建議侄兒何太青,要修建祠堂,紀念祖宗,于是就修建了可閑何公祠。記者了解到,羊額現有幸存的兩座何氏公祠,歸屬政府管治多年,直到2010年才移交還何氏族人管理。
可閑何公祠經重修好,重新煥發活力,成為當地人休閑娛樂之處
祠堂重新迎新生,煥發活力再服務社會
可閑何公祠雖然得以保存下來,但是受到文化大革命等影響,其難免受到了損壞。記者了解到,可閑何公祠和很多祠堂的命運一樣,曾被作為廠房出租。在收歸之前,可閑何公祠曾在1964年出租給紡織廠做廠房,1982年后又出租給私人開辦塑料廠。
雖然工廠負責人也曾對祠堂進行一些修繕,但由于建設時間較久,祠堂墻體出出有裂縫。慶幸的是,在交由何氏后人管理后,后人通過發動社會力量和港澳鄉親的支持下,統籌了一筆資金,對可閑何公祠進行了修繕。
經過修繕后,如今的可閑何公祠已經煥然一新。為了進一步發揮祠堂的社會功能,何氏后人經過商議,決定將可閑何公祠作為村里文化康樂休閑活動的場所之一。目前,祠堂除了成為后人尋根的源地,還成為老人們的康樂中心。
目前,倫教街道已將兩間何氏祠堂列入文化保護名單之中,其將成為倫教旅游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同為何氏祠堂的月池公祠的位于倫教羊額連州街。月池何公祠雖然也經歷了保存的挑戰,但其大門框、四周的石柱以及瓦頂保存完好。大門坪左側有一塊石臺板碑記,上面文字說明月池公祠是佛山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碑記上描述,月池公祠是一座清初建筑。座西南向東北,三間三進,總面闊18.2米,總進深為58米。目前,何氏后人正在籌備為月池公祠進行重修。
■此前報道
《訪古尋幽:走進牧伯里,體驗民國建筑風!》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