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到順德不看古橋,就如同到北京不去長城,終究是一種難攝其文化神髓的遺憾。因為那是一個文化符號,也是一種藝術享受,更是一段歷史見證。每座古橋都有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傳說,它們都已化作鄉人心中永不消散的彩虹。順德城市網將推出“古橋”系列報道,為您掀開各鎮街古橋的面紗,回望那漫漫歷史長河中的動人故事。
花洲第一橋
嶺南水鄉,橋是標志。似一道道彩虹,水鄉古橋裝點著嶺南的城鎮和鄉村,說起容桂的古橋,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位于容里的“樹生橋”了。但你知道順德最早的梁式單孔石橋——洛陽橋,其實也在容桂嗎?以及已有500多年歷史花洲第一橋和“勻平憑石質,秀巧賴天工”美譽的秀橋,這些古橋都在容桂四基,一個被稱作順德古橋博物館的地方。
四基開村于南宋,因其原屬零碎沼澤之地,四邊帶水,古稱“泗基”。四基河涌眾多橋梁也頗多,橫跨織窩涌上,這橋能看到那橋,橋中有橋,橋橋相連,已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每一座古橋,不僅連接了河岸兩端,也將古往今昔連在了一起。
洛陽橋是順德最早的梁式單孔石橋,長15.1米,寬2.85米,俗稱石拱橋。架在織窩涌上,橋為岑國英建,建于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咸豐《順德縣志》:明弘治丙辰年岑蘭契重修,后又重修,在橋腳一民居內可見碑志,但字跡斑駁,僅“正德中”三字清晰。橋上的石級稍斜,菱形防滑花紋已被磨平,兩邊護欄高約25厘米。1998年12月21日公布為順德市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
沿著織窩涌往北走,在葉地長塘巷尾有一座素雅清秀的石拱橋秀橋,該橋有“勻平憑石質,秀巧賴天工”的美稱。當地老人說,民國初年在香港經商的葉渭泉(又名葉超)繼母一人經過此橋,因橋身震動而腳軟不能行,數年后,其繼母去世,而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秀橋。葉便依繼母所囑咐,和鄉親們重修秀橋。
而行至河涌的出海口,可以看到順德極具歷史意義、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花洲第一橋”。該橋南面建有閘門,兩邊筑有雞翼墻,上有炮眼。據記載,花洲第一橋已有500多年歷史。古代桂洲(也叫花洲)因河涌阻隔,人們來往桂洲,多數乘船沿德勝海到北便涌口上岸,那時的上涌閘涌口附近設旅舍、商店,是人們出入桂洲的唯一要道,此橋便是人們進入桂洲跨過的第一座橋。橋頭建有四柱牌坊,嵌“花洲第一橋”紅石古匾于其上,石橋雖經多次重修,而南北通衢猶存。
秀橋
它們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它們敦厚樸實、造型簡潔實用,它們不但是這座城市幾百年來風云變幻的見證者,也是容桂發展的忠實記錄者。有四基村民表示,但愿殘存的古石橋能得到更好的保護,成為穿越時光隧道的人文風景。 (李放)
■古橋相關閱讀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