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叔和他的人體骨骼支架
◆人物簡介
姓名:彭監桐
年齡:67歲
身份:跌打醫師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林仲儒) “監叔,跌打界的泰斗,見證我們容桂80后跌跌碰碰的成長,民間大師手藝將面臨失傳。”與彭監桐的相遇,源自于容桂一位小伙子發的微博。
昨日(2月17日)在獅山東路的街口,當記者向一位路過的市民詢問附近是否有位叫監叔的跌打醫師時,該名市民立刻向記者指出了監叔家的位置,順著她的指向,記者在一個小花園的門口,見到了監叔。
■學醫經歷
12歲隨父親學醫,21歲出師幫人看傷病
監叔原名彭監桐,今年67歲。他說他的父親以前也是做骨科醫生的,解放初期就開始在醫院里為市民治療跌打損傷。“我很記得,那是59年,我剛12歲,就跟我父親到上街市醫院骨傷科工作,那時我只能在父親旁邊幫他做些簡易的工序,從包扎到定骨,從配藥粉到煮藥湯,一步一步來學習治療跌打的知識。21歲之后我就完全能自己為別人治療了,那才算是我出師了”,說起從前,監叔很有感概。
從1959年的小學童到今天被街坊親切地稱為“跌打界的泰斗”,監叔已經在跌打治療這個行業上度過了54年,他說自己幾乎為所有年齡層的不同人群治療過跌打損傷,“小孩、老人、男的、女的、工人、農民、從頭頂蓋到腳板底,從跌傷到扭傷,我都治療過了。”監叔如數家珍般說起他治療過的患者。監叔說,大多數來看跌打的都是小傷,當場就能治好,也有些實在無能為力,只好勸他去大醫院治療。
曾為剛出生嬰兒和93歲的老人治療
說起幾十年的治療生涯,監叔認為其中有兩件事是令他最為難忘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剛出生的嬰兒扭骨,他以前在醫院工作時曾經試過為幾個剛出生的嬰兒扭回手骨。監叔說,孩子可能是出生時發生了意外,出生后兩只手是向內彎曲的,為了他們能正常地成長,監叔要把他們的手扭正。“那時候我真是緊張啊,一碰上嬰兒的手,就覺得他們幾乎是沒有骨頭的,因為他們太小了,我完全不敢用力,只能很小心地把他們的手彎回來。”
第二件事是為一個98歲的老人駁骨。據了解,那位老家人被家人抱起時,弄傷了骨頭。因為老人家年紀較大,監叔只能輕柔地幫他駁骨,“得很小心,因為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使他生命危險。”
■傳承思考
跌打治療之術是有講究的
監叔說,其實跌打是是很講究的,他說,不同的人,不同的跌傷原因都要以不同的手法來治療,幾乎沒有相同的病例可供沿用。這樣的講究還體現在監叔自己配置的藥酒上,他說,通常藥灑酒要用上歸尾、黃柏、紅花、甘草、田七、澤蘭等多種藥材,再加白酒浸泡,至少泡上3個月以上才能用。
當聽說要用這么多藥材時,記者詢問道,一瓶這樣的藥酒賣多少錢?監叔回答,就一碗粥的價錢。如此低價,如何賺錢?對個問題,監叔笑著說“行醫還能賺錢?也就是為街坊服務一下,都是相熟的人才能找我治療跌打的,我還能賺他們的錢嗎!”
民間的跌打醫生越來越少
但也不是任何事情都令監叔高興,當說到跌打治療的未來時,他顯得很憂心。“現在的民間跌打醫生是越來越少了,就連懂得中意骨科治療的醫師也不多了。我是盡己所能,把自己的跌打醫術都教給了兒子和女婿,他們都學得不錯,希望他們能把這項中醫的醫術傳承下去。”
當記者問他有沒有想過什么時候會徹底退下來時,他想了想才說“我現在有高血壓、高血糖和冠心病,自己也要常吃藥,但只要我的身體還能動,還有人找我治療跌打,我就一定治。”
在監叔的家里,記者看到墻上張貼著幾張人體的骨骼解構圖,還有一個人體骨骼模型在桌面上,監叔說他是每天看、每天研究,希望有新的體會用在跌打治療上。他希望自己能夠有所用的一天,都能繼續付出。
離開監叔時,他家小花園里的植物吐出了新芽,春意盎然。雖然它們長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吞枝吐芽,默默垂青,但他們為世人貢獻自己的氧氣和能量是不會受影響的,一如監叔所付出的努力,也是為大家所認可的。
(編輯:春曉)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