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起名特別考究,除了人名要細細琢磨,作為名片的地名更是要多加推敲。而一個地名是否取得好,讀起來是否好聽倒不是最重要的,是否有文化底蘊和意義蘊含其中才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順德的十個鎮街名稱,不僅有讀起來好聽的,也都擁有專屬它們的一段“古”。
大良
位于大良的順峰山(順德城市網網友“無法無天”攝)
順德的縣城原稱“太艮”,是因地處古太艮峽而得名。據傳明朝景泰年間,順德人黃蕭養起義,朝廷鎮壓平定后,為加強管治,而設立順德縣,隸屬廣州府,縣治設在黃蕭養起義的根據地太艮。
而如今的名稱大良又是怎么演變來的呢,歷來有這四個說法:
說法一:艮為八卦之一,粵語里八卦一詞含有貶義,是嘴碎、多管閑事的意思,被視為不雅。于是就有文人巧妙地把太字的一點移到了艮字之上,改地名為大良。
說法二:當時的知縣為太艮題字,卻喝多了酒,在醉眼昏花之下,錯把太艮寫成大良,從此流傳了下來。
說法三:據說有一塊豎寫太艮二字的牌扁,因風吹日曬而斷裂,太字的一點恰好落到了艮字之上,于是天賜芳名“大良”。
說法四:由近代的學者提出,并推翻了此前所有關于太艮的說法。他們認為大良是古南越族的語音遺留文字,“大”是地的意思,“良”則含有黃色的意思,兩字合起所表達的意義就是黃僮族人的居住地。黃僮族又稱為大良族,是古南越族的分支,大良其實是一個古地名。
容桂
容桂漁人碼頭(順德城市網網友“無法無天”攝)
容桂這個名字實是由容奇和桂洲這兩個地方合并而來的,而容奇和桂洲的名稱來由,也是有說法的。
容奇古為西江支流邊的一個小漁村,以境內容山、奇山兩個小山崗得名。
桂洲一稱源于扶寧崗上有三株較大的桂花樹,故稱桂花洲,以后逐漸簡稱為桂洲。
倫教
倫教678文化街(順德城市網網友“從零開始2017”攝)
倫教鎮古稱“海心沙”,明初才更名為“倫教”,相傳是因鄉紳鄭循齋治鄉有方,朝廷賜“倫常教化”匾額作為獎賞,而得名倫教。
勒流
勒流河堤(順德城市網網友“杏花村”攝)
勒流,古稱“勒樓”。此名與珠三角的水路有關,緣起于北江支流的流向。北江水本是向東流,但流到此地分出一條二級支流,逆轉向西接通西江支流甘竹溪,叫做“翻灘水”,此地便稱“逆流”,因“逆”字順德話讀音“額”,故也寫作“額流”。但逆、額兩字均意頭不利,于是取其諧音“勒”字,改稱“勒樓”,民國后統一寫作“勒流”。
陳村
陳村花卉世界(順德城市網網友“710800985”攝)
陳村原稱龍津,是順德地區最早受到中原文明熏陶的一方水土。相傳東漢時此地出過一位姓陳的太尉,后人在村頭建了一座陳太尉祠紀念他,地名因此改叫“陳村”。
北滘
北滘桃村
古代時北滘所在地域曾是珠江流域的沖積層,河網密布,大約有一百多條大小河涌,而本地人慣稱河涌為滘,所以有“百滘”之稱,后因”百”與”北”語音相近,逐漸改稱為北滘。
樂從
樂從沙滘陳氏大宗祠(順德城市網網友“710800985”攝)
樂從所在地原為葛岸圩,史載有“葛岸通津”之說。到了清末,各鄉組織義軍反抗清朝,人馬云集該地步行前往攻打佛山、廣州等地清軍,旗號都寫著“樂意順從”,意即響應各路義軍一致抗清,于是后人便改稱樂從。
龍江
甘竹灘發電站(順德城市網網友“依然滄海”攝)
龍江——龍江鎮以江流曲折紆繞、勢若蟠龍而得名。唐代建村時當地名為大崗墟。龍江的得名眾說紛壇,據說是因當地有龍山、大崗,故合稱龍崗,而后漸改稱龍江,但此說未經確切考證,只供參考。
杏壇
逢簡水鄉(順德城市網網友“零國度”攝)
杏壇最初的地形遠望似錦鯉,故有錦鯉沙之稱,這里最初是由夏、譚兩姓在南宋開村,取古語“孔子居杏壇,賢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杏壇二字為村名。這既是夏譚兩姓的諧音,又標榜為禮樂之鄉。后世人有聯佐證:“日照東海九州瑞氣聚錦鯉,星臨新涌一路祥光集杏壇”。
均安
李小龍樂園
在清咸豐四年(1854),倉門、三華兩村的鄉紳歐陽信、歐陽溟等人,聯合沙頭、良村、天壺、星槎等村的商戶,在當地共同設立一個圩市,取名“均安”,意為共同安居樂業。“均安”之名,雖然沒有特別的傳奇和典故,但寓意深刻,從中也可見順商的合作致富,和諧經商之道。
(文/綜合整理 編輯/不吉波普)
未能聯系到作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