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音鑼鼓嗩吶展演。
吹喇叭在日常的節日里很常見,目測很尋常,但其背后的淵緣可不是那么簡單的。
這種吹喇叭的形式,在順德可是有正牌地位的,稱為八音鑼鼓柜,又稱“鼓樂行”“八音柜”。起源于明末清初廣東,流傳于佛山市及廣東粵語地區。屬八音鑼鼓的一種。因有鑼、鼓、嗩吶、鈸、镲、琴、笛、木魚等八種樂器合奏而得名。由西秦戲清唱融合鑼鼓衍化而來。
在2014年,八音鑼鼓柜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了除香云紗染整技藝、龍舟說唱、人龍舞之后的第四個入圍的項目。
八音鑼鼓柜表演隊伍。
八音鑼鼓是包括吹打樂、唱八音、鑼鼓柜三種表演形式的民間音樂。清初,有些較小型和業余性質的八音班,將樂器放置在一個如花轎模樣的大柜里,演奏時抬著柜“游行”,只奏不唱,人們稱之為鑼鼓柜。鑼鼓柜提指把敲擊樂器懸掛或安放在一個特制的架框上,架框或雕龍刻鳳,或雕奇禽異獸,栩栩如生,由幾個彪形大漢抬著。
八音鑼鼓在演奏時,置一個裝飾華麗、用來存放打擊樂器的木柜于臺前。以柜為中心,掌板者在柜后,嗩吶手居柜前。镲、鑼手在柜右,鑼在前,镲在后。既能坐奏,亦可行奏。用大小嗩吶模仿生旦唱腔,演奏成套粵劇戲曲,兼奏牌子曲與小調。先以鑼鼓起步,再以鑼鼓和嗩吶相間演奏,伴以木魚、沙鼓、戰鼓、大鈸、高邊鑼等樂器合奏。演奏周而復始,曲調高昂洪亮,旋律歡快,富有濃郁的嶺南文化風味。
鑼鼓柜巡游民間又有另一個稱謂:關帝巡游。據說在宋朝年間有一位驛丞北著關公的神靈來南方供職,均安村民紛紛拜祭,在明朝時還建了帝王古廟祀關公與侯王,稱為“五股廟”,每年家歷五初四日至十二日為廟會之期,都會舉行巡游,而巡游則必少不了鑼鼓柜。
在順德,慶典、婚喜、祝壽、廟會、神誕、中秋、端午等民俗活動中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每年從開年初一到正月十九,為八音鑼鼓柜活動的高潮期。表演者以裝飾華麗的“柜”為舞臺、用敲擊、吹奏、拉彈三類民族樂器,演奏吹打樂、唱八音或演奏鑼鼓柜,以大小嗩吶模仿生旦唱腔,演奏成套戲曲,兼奏戲曲牌子、小調。所到之處,帥旗引領,羅傘簇擁,鼓樂齊鳴,物盛年豐。
順德杏壇鎮、均安鎮在傳揚八音鑼鼓柜方面最為著名。作為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順德八音鑼鼓,必將也會帶動其他各種有價值的民俗遺產的挖掘、保護、利用與發揚。從順德眾多獨特民俗都與曲藝相關來看,可見順德人對戲曲的喜愛程度,由此也奠定了粵劇粵曲豐厚的物質基礎和雄厚的群眾基礎。
文字|綜合整理
編輯|大關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