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杏英
我是一名教師,今天,我想用文字的方式,記錄我與順德故事。
我成長在順德與中山交接處的城中村里,我與順德的距離僅僅只是一條小河,一座50米左右的橋的距離。我的爸爸是中山人,我的媽媽是順德人。在我成長的地方,順德與中山,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每天,鐵橋上連系著兩地的人民,上班的,趕集的,探訪親友的......呈現出一幅幅絡繹不絕的畫面。
我的爸爸是一名在順德上班的業務員。記得小時候放暑假,最喜歡跟著爸爸去跑客戶,因為可以坐在車上看風景,可以出去買零食,過年還可以收到很多紅包。那時候開車是沒有導航的,遇到不會走的地方,爸爸就叫我下車問路人。或許是這樣,我的膽子越來越大,自信心也越來越足。雖然現在我們都長大,出來工作了,但對于順德大街小巷,依然熟悉,依然喜歡。
雖然我是一名中山人,但在記憶深處,順德早已成為心中最熟悉的地方。小時候的回憶,充滿著對順德的懷念,容桂天佑城開業,青年路的麥當勞,容奇醫院(本人出生的地方)......這些都深深烙在我的記憶中去。
畢業后,為找工作四處奔波,去不同的學校考試面試,順德依然是我最向往的城市。兩年前的我,在中山做一名代課老師。本以為應該繼續在中山工作,恰恰那時看到順德在招聘教師。因為報名人數多,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參加了考試,沒想到,我居然考上了。在我最向往的城市,做我最熱愛的工作。
在順德工作的兩年來,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新同事。因為沒有語言交流的障礙,畢竟我也是講順德話的,讓我對這座城市有更多的歸屬感。順德是一座開放,友好,包容的城市。每次帶中山的朋友過來,我都會給她們介紹順德的美食和美景。最讓他們念念不忘的,原來是一碗有溫度的順德雙皮奶。
回首這兩年來,非常感恩能有機會在我最向往的城市工作,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的生活。因為我是來自城中村的女孩,見過的人,所遇之事都不及大城市的你們,不免產生自卑的情緒。但是慢慢地,因為身邊的人和事,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心態,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最后,我必須為順德的教育點贊。順德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與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也讓我們有了滿滿的幸福感。未來的日子,在我喜歡的城市,在我依然熱愛的工作崗位上,我會盡我所能,培育好祖國的花朵,不會辜負順德政府和順德人民對我們的期望。
這僅僅是普通人中最普通的故事,很開心有這個平臺能分享我的故事。而且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但是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順德,我很幸福。順德加油!期待我們更美好的明天。
或許,你的心里藏有一個故事,刻骨銘心;
或許,你對某一件往事,念念不忘;
又或許,經歷某些事,你有諸多感悟。
在順德這個“第二故鄉”,你有怎樣的故事?
歡迎跟我們一起分享~
■【我在順德】投稿方式
1.講述自己的故事,并將作品發送至順德城市網qq郵箱:2263179856@qq.com,郵件注明“我在順德”,作品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和聯系電話。
2.發現并推薦身邊有故事的新順德人,我們進行聯系采訪。
■活動咨詢
0757—22221840(李小姐)或加小編微信(微信號:JCHU610)進行咨詢。
■更多精彩
聽聽他們的故事☞【系列】我在順德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