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龍江鎮沙富村鳳凰山南麓,過去有個遍植梅樹的莊園,叫梅花莊。每年隆冬時節,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整個莊子就象下了一場瑞雪,白茫茫的一片,入眼撲面,盡是潔白潔白的梅花。鄉志記載,那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為諫大禮而被皇帝活活杖斃的張忠諫早年的讀書處。
張忠諫名澯,字景川,號玉泉,成化廿二年(1486)出生于沙富南亨坊一個仕宦家庭。正德六年(1511)成進士,歷任知縣、禮部主事、禮部員外郎,死時僅三十八歲。他的死,是恪守封建禮法的士大夫的一幕悲劇。
事情須追溯到嘉靖帝朱厚熜即位的由來。
朱厚熜本為宗室興獻王朱祐杭之子,因堂兄正德帝駕崩無子,才由皇太后及閣臣迎立為新皇,改元嘉靖。按封建禮法,宗室入祧帝統,就得尊奉上一輩的皇帝為皇考(父皇),本身生父只能改稱為皇伯父或皇叔父。但嘉靖帝不肯這樣干,偏要稱生父為皇考,而以正德帝之父、明孝宗弘治帝為皇伯父,按封建宗法制,這就淆亂了君位一脈相承的統緒和宗廟制度。朝野對此極為震動,爭論持續了兩年多,首輔楊廷和、次輔蔣冕等重臣,都因諍諫不成而告老還鄉。到了嘉靖三年( 1524)農歷七月,朱厚熜要將尊生父為皇考的決定詔告天下,二百二十馀名朝臣聞訊,紛紛集結到左順門跪諫,一齊仰天大呼“高皇帝!孝宗皇帝!”聲音震動大內。嘉靖帝急命司禮太監傳諭群臣散去,但群臣執意不聽,伏地放聲痛哭。嘉靖帝勃然大怒,把廷諫者統統關進錦農獄,四品以上奪俸(停發薪俸),五品以下當廷杖責。被杖官員達一百三十四人,其中十六名當場被打死。
張澯就是這些死難者中一員。據說,他挨板子時仍一口一聲“高皇帝,孝宗皇帝”,一點也不馴服。
他狂傲狷急的性格,在少年時代已有強烈表現。十五歲時,他家祖墳山地被某權貴侵占,祖父張善昭僅是一個退休通判,位卑言輕,奈何不得,只好自認晦氣。張澯卻不甘受欺,獨自跑到省城巡撫衙門攔轎告狀,終于奪回墳地。
出仕后,置身污濁的官場,耳聞目睹盡是不平之事,桀傲不馴的性格更一發而不可收。初任安徽建平知縣,巡江御史賀洪有個同鄉好友到縣游覽,命他隆重接待并供給夫役,張澯一口拒絕。事后賀洪挾怨報復,誣劾他不稱職,把他調去一個邊遠小縣。張澯毫不示弱,奮然上書控告賀洪一向假公濟私,受賄請托,公報私怨,欺侮下官,理法難容。朝廷派員調查后,證實張澯控告確切,遂將賀洪撤職查辦。
不久,張澯奉調入京,任禮部主客司主事,負責京城的會館,同館管理工作。其時,兵部尚書王瓊及宦官錢寧與左都御史彭澤不和,抓住彭澤擔任哈密經略使時曾用重金跟吐魯番贖城的把柄,大肆羅織罪名,又唆使吐魯番駐京使臣散布流言,企圖置彭澤于死地。他們派人誘使張澯在誣劾奏章上簽名,許諾“事成當顯擢”。張澯對這種卑劣行徑極端厭惡,按捺不住怒火,當場嚴詞痛斥來人:
“你們也太絕了!大臣駐節在外,只要有利君國,就不妨相機而行。如今彭御史《討吐魯番檄》還明擺在那里,豈可與宋朝屈膝和戎相提并論!名臣范仲淹當年不也致書敵酋?何嘗有人說他通敵賣國?為什么你們不顧事實,偏偏與彭御史過不去?你到底得了王尚書什么好處,竟然這樣昧著良心幫他干壞事!回去替我告訴他:不要錯認我張澯也是軟骨頭!”
將來人罵走之后,張燦憤然徑直去見大學士梁儲,要他務必主持公道,拯救彭澤。梁儲得知他痛罵王瓊,吃了一驚,說:“王尚書我尚且懼他三分,你怎可這般冒失?”
后來總算因梁儲出面斡旋調停,彭澤被免除死罪,張澯也幸免出事。
大約也在這時候,直指使者.(朝廷直接派往地方處理問題的官員)毛風邀張澯宴飲,席間議論此事,觀點不合。張澯非常生氣,借著酒氣,揮拳向毛風打去,旁人急忙把兩人隔開,才沒鬧出更大的亂子。人們認為這樣狷急桀傲,日久必定惹禍殺身。后來果然不幸而言中。
張澯死四十多年,嘉靖的兒隆慶帝即位,為了彌補其父當年的過失,追封諫大禮喪生的官員。張澯獲贈太常寺少卿——一個有名無實的四品虛銜,這就足他舍命維護皇家禮法所得到的榮譽與酬報。
來源:《龍江歷史文化》
編輯:黃青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