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分門別派,各擅勝場。永春、詠春,本是一家。
歷經(jīng)了“兩春”正統(tǒng)之爭之后,2013年11月3日,順德永春拳正式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推廣項目”,國家體育總局也于當日下午在安徽舉行的“2013年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游博覽會”上當場授予牌匾,這意味著順德永春拳正式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無疑又激起一番永春拳熱!關于“兩春”的關系,永春拳的歷史、保護與傳承,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2013年11月3日,順德永春拳正式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推廣項目”,國家體育總局也于當日下午在安徽舉行的“2013年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游博覽會”上當場授予牌匾,這意味著順德永春拳正式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順德永春拳能申遺成功,是因為其歷史文化保存完好,且具有很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很好的歷史傳承。我們陳華順永春拳注重的是武德教育,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嚴守門規(guī),弘揚尊師重道文化。永春拳的歷史和武德教育,這些都得到了國家的認同和肯定。”…【詳細】
從民國(1912-1949年)年間至今,永春拳一直在順德杏壇東馬寧代代相承,經(jīng)歷了第二代陳華順、第三代陳汝棉等人、第四代陳家廉等人、第五代陳國基等人的苦心專研傳承,現(xiàn)在已經(jīng)傳至第六代、第七代。…【詳細】
順德永春拳套路數(shù)量主要包括12套拳術,有6套棍術和3套刀法。實戰(zhàn)性強、手法多變、綿密,攻擊性強、并且步法靈活。…【詳細】
順德杏壇的永春拳在世界各地及廣東省附近地區(qū)的傳播、演變,對研究永春拳歷史、建構永春拳拳術整體架構,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順德的永春拳易學、易練、省力、實用。…【詳細】
小學設培訓基地,但教練嚴重不足。學武得從小,為了讓更多孩子認識永春拳,學習永春拳,杏壇鎮(zhèn)分別于2009年9月20日和2013年4月27日,在杏壇鎮(zhèn)東馬寧小學、杏壇鎮(zhèn)中心小學成立永春拳培訓基地,旨在學校營造濃厚的永春拳氛圍,培訓新一代永春拳接班人。
對于接下來如何傳承、推廣永春拳,陳文莊說,他現(xiàn)在最關心兩件事,那便是建永春拳博物館和舉辦永春拳比賽。日前,博物館初步確定建在馬東永春拳休閑健身公園。之所以如此想建博物館,是因為在陳文莊看來,建博物館是傳承、推廣永春拳,發(fā)展永春拳旅游文化的基石。…【詳細】
1999年8月成立“陳華順永春拳武術培訓中心”,該中心是順德首家永春拳武術培訓民間組織,已在順德杏壇、大良、樂從、肇慶等地開辦多個永春拳武術訓練班。分別于2009年9月20日和2013年4月27日,在杏壇鎮(zhèn)東馬寧小學、杏壇鎮(zhèn)中心小學成立永春拳培訓基地。…【詳細】
陳華順永春拳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影響廣大,不缺知名度。
李小龍在永春拳的基礎上融合其他各派,獨創(chuàng)了截拳道,現(xiàn)在北方很多人練截拳道,但都沒有‘根’,因為缺乏永春拳的基礎。
永春拳第二代傳人陳華順在杏壇授徒后一直時代相傳,實誠脈絡清晰有序,技法保存較為完整,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角度看,具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