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網友:月色微明
在順德,幾乎每到一個鄉村都能夠看到為數不少的古建筑,或者祠堂,或者民居;有的古色古香,有的洋氣十足;有的破敗不堪,有的已經煥然一新。
大多數古建筑,無論是有點破敗或者已經翻修一新,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閑著! 有的祠堂,即使由民間花費數以千萬的巨款修復了,也只有在村中有喜慶事情的時候才打開大門,平時大多數都是鐵將軍把門,讓冷冷清清繼續伴隨著古建筑走過歲歲年年;有的名人故居的洋樓古建,雖然由政府花費巨資已經修復或者部分修復起來,甚至冠以了這樣那樣的“教育基地”名稱,供市民參觀,但是由于里邊物件稀少,資料缺乏,加上推介不力,實際上很多古建筑一年到頭來參觀的人數不過一兩百人。
怎么樣保護古建筑、讓古建筑不再在冷落中被歲月風雨侵蝕?怎么樣活化古建筑,讓古建筑在構建現代村居文明中發揮作用?一直是不少關心農村文化發展的專家反復思考的問題。我們在黃連,參觀幾個地方,無意中發現這里的兩座古建筑活化,實踐了一條比較有特色也切合村居實際的路子。
說到古建筑活化,不得不說現在黃連社區大學所在地——雪圃學校的舊址。雪圃學校原來是黃連人何隆章(字雪圃)創辦的軍官子弟學校,何隆章擔任過舊政權的上校團長、縣財政局長、省航政局長,其政務軍務之余不忘辦學,設立了專門培養軍政子弟的雪圃學校。解放后雪圃學校一度曾經作為當地的小學校舍,得以保留下來。后來因為小學擴建,雪圃學校的舊址一直空置。3年前黃連社區借社區重建的機會,投入一些資金,修輯了雪圃學校舊址。現在的雪圃學校作為黃連社區大學的校址,不但古建筑已經煥然一新,而且每周都在這里舉辦有關農村發展的講座,在這里設立的“社區議事廳”更以“議社區大事小事,促鄰里守望相助”為宗旨,把黃連村大大小小的事關社區發展的事情,放在這里舉行討論表決。雪圃學校舊址經過活化,無疑已經成為黃連社區重建的重要舞臺。現在走近雪圃學校舊址,不但可以感受到這里兩座古建筑的美輪美奐,更能夠感受到社區重建和現代社區文化賦予這個地方非常濃厚時代精神。
在黃連采風,我們午飯被帶到一個古典的洋樓里吃私房菜。這家名為“年豐”的私房菜,使用的是一座曾淪為出租屋的百年洋樓。
這座洋樓位于黃連村深桂里,繞過巷口的華光廟,遠遠就能看到那巴洛克風格的樓頂在一片雜亂的磚瓦房中突出,洋樓大門掛了飯店的招牌和幾個紅燈籠,顯得尤為古樸。
繞過屏風,鳳眼果、龍眼、芒果四棵高大的果樹生于花園中間,樹后是一座灰白雙色為主調的青磚二層洋樓,踏上有石砌護欄的梯級,能看到大樓還保留著圓形拱頂和滿洲窗。在這樣古色古香的飯店吃飯,一邊吃飯一邊可以感受地方文化和若干歐陸風情,可以說是別有一番體會。
據說洋樓最早是一戶姓何的人家建造居住,曾做過私塾,上世紀80年代后一度閑置, 2010年前后才有外來務工者租用,當時洋樓已經非常破落,落葉滿地,租戶在過去的水磨廊柱前晾衣服,而原本的庭前小花園也被用來養雞。
飯店的老板是房子后人的遠親,他說當時看到這么好的一個地方,給搞得烏煙瘴氣,覺得很可惜,就和他們的親戚商量,把這里租下來重新修葺,變為飯店。雖然已變為飯店,但老板卻表示洋樓原有格局未作任何改變,“自己只是把樓梯加固、重新把灰塑、木門等上漆,希望盡可能還原其原來景致?!睋f重新翻新洋樓,用了100多萬元。
如果說雪圃學校由寂寞變成熱鬧,體現了村居包括當地政府對古建筑活化工作的引領,不但活化出價值,更活化出意義,那么“年豐”私房菜老板對一座洋樓的商業化使用,則為古村古建活化帶來了更多市場的思考。
目前順德很多古建筑活化陷入兩難,一方面古建筑修復需要大量資金,怎么樣引導市場資金進入成為難題;另一方面一些花巨資修復的古建筑,如何管理運營,讓其能夠繼續保持并發揮古建筑的文化價值乃至商業價值,也成為很多地方非常頭疼的問題。我覺得參觀黃連這兩個活化古建筑的案例,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來自實踐的啟迪。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