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頭盔,膠衣褲,寒風細雨勞作歡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李志明) 春回大地燕紛飛,田間魚塘鱸魚肥。紅頭盔,膠衣褲,寒風細雨勞作歡。田頭飯,牧歌起,漁農豐收笑顏開。
近日,順德城市網網友“超級賽手”用詩歌和鏡頭原汁原味地記錄下當今順德農民“捉塘底”的工作情景,勾起了無數順德人的回憶。
這詩歌和圖片就發表在順德城市網論壇名欄目“鏡頭順德”中,“超級賽手”為其命名為
《新時期順德農民風彩》。
記者看到,帖中的25張照片,記錄的有阿姨真摯的笑容,有大叔勝利的V字手勢,有捕魚隊一起協作的場面,還有隊伍聚餐時的歡樂。“把漁民們最真實的工作和生活寫照拍攝了下來。”“鏡頭順德”版主“生命力”稱贊說。
“超級賽手”介紹,這一輯作品是3月9日在順德倫教拍攝的,為職業捕魚隊冒著寒春而干塘捕魚。期間看到捕魚隊隊員充滿歡聲的勞作并熱情地款待他們品嘗美味的“田頭飯”,讓他這個〝偽〞農民親身體現了新時代順德農民的純樸與熱情。
作為土生土長的順德人,“捉塘底”是我們兒時一個很著迷的“娛樂”節目,因為親朋戚友之中總有“耕塘”的,而小孩子總會惦記著這個事情,一旦聽到某個親戚要抓魚了,就會纏著父母要帶其前往。
在順德,人們一般把抓魚稱作“刮魚”,因為抓魚時漁網是從魚塘的一邊刮到另一邊。而賣魚稱作“出魚”,因為魚兒長大要賣出去了,多么生動形象的詞語,也是順德農民的一種智慧體現。
和現在不同,昔日農民“刮魚”必定呼朋引伴全家出動。如家中的老父是“耕塘”的,出魚時在外工作的兒女就會回家幫忙,打點各樣事務。記者記得,順德昔日刮魚并不是請專業隊,而是請同村的鄉親父老一同幫忙,大家一起合作“刮魚”,魚賣了后主人家就會在自己家中宴請鄉親父老。從另一角度看,這也是村民維系感情的一種方式。
順德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魚塘越來越少,昔日最平常的“刮魚”、“捉塘底”也成為人們心中一種抹不去的記憶,而這份回憶就像泛黃的照片,雖是曾經遠去,卻又無比真實和親切,就像母親的手一樣,熟悉而溫暖。
■網友聲音
“鏡頭順德”版主“生命力”:雖然我也是在順德土生土長,但是,卻是比較少現場看到這類情景,賽手今次拍得真好,把漁民們最真實的工作和生活寫照拍攝了下來,估計這批片在下一次的影協比賽中,同樣有許多都能拿獎,支持我們的影友們多拍這類題材的作品。再次感謝“超級賽手”為我們帶來如此優秀,如此震撼的大片!
“美食煮義”版主“丘比特”:刮魚哦,農民個個喜上眉梢!我都想去采采風啊!
“順德大道”:“干塘” “捉塘底” 這些現象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經小見或者消失了,有些術語在方言書本上也查不到了,也有力的說明了農業縣年代順德人民的勤勞延續到今天!
“流沙鮑汁”:黎D現象,依架系我地均安南沙時出現;時代既變遷,雖然我自己生于80后初階段,但好多人都沒嘗試過個種過程中既苦與樂!而我就嘗試過,原因系:自己親身經歷過。
“葉中平” :香云紗的發明,我想和“刮魚”有關呢。
■猛擊原帖
(編輯: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