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下午三點半左右,頒發完專業咨詢機構成員的聘書,城市管理咨詢組、公共交通管理咨詢組和環境保護咨詢組分別在三個會議室,就咨詢組今后的運作展開討論。
城市管理咨詢組
成立首日會員索要相關資料
“我只是普通市民。”退休工程師潘顯宗略帶靦腆地表示,他剛剛提出了垃圾分類、回收的建議,包括當今先進技術、在垃圾分類上做得較好的城市案例等,有的是他在網上查資料時看到的,有的是他親身體驗過的。而當參與會議的順德區副區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局長王干林好奇他的專業程度時,潘顯宗非常低調。
會議結束后,潘顯宗還特地向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要了一些資料,他說,要根據會議上提出的議題,好好進行調研。他對市民參與專業咨詢機構的做法非常滿意。
□會員留聲
黃河:基層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居民需要上。一方面,我們要求居民不能亂倒生活垃圾,但另一方面,現有垃圾屋確實滿足不了居民需求。
還有“停車難”,10年前,買小車的人還不多,小區里劃車位,向車主收費,秩序一直很好。但近年來家庭購車越來越多,僧多粥少,有的甚至為了車位吵架,鄰里不和諧,很頭疼。不過目前情況是,小區市民寧愿交費,只要下班回來保證有車位。現在對收費抗性不大,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供不應求。
蔣爾國:我住在大良,對大良的環境衛生不太滿意。順德花很多錢做綠化,但是市民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像亂丟煙頭等,是和城市形象不符合的。希望部門能重視并加大投入。
另外,市政建設方面,能不能統一規劃、統一施工?感覺現在的管網經常一段一段地修,既影響交通又不利長遠整體規劃。
公共交通管理咨詢組
“公交出行”打開話匣子
新成立的公共交通管理咨詢組,年齡分布很均勻,有年過6旬頭發發白的老伯,也有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是,在這個組,離市民滿意度還有一定距離的公交車,儼然成為了最熱的討論點。
座談會上,年輕人顯得比較拘謹,在兩位年紀大的市民發言后,順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常務副局長譚俊杰點名咨詢組成員袁智勇,讓他說說自己的意見。袁智勇是上班一族,飽受塞車之苦,他說:“我每天乘坐341路公交車上下班,上班花40分鐘左右,下班若遇上塞車,大概要1個小時。”譚俊杰聽后,表示深有同感,“我1998年到2000年一直坐公交車上班,早上6時50分左右就要出門,只不過當時路上不像現在這么多車。”
譚俊杰的一番話,打開在座另一個年輕人翁順寧的話匣子,她敘說了自己上下班乘坐公交遇到的困難,然后笑著對譚俊杰說:“剛才你說到你在1998年也是這種情況,十年過去了,怎么順德的公交還是沒有發展?”在座的人只能用笑聲回答了翁順寧這個質疑。
□會員留聲
謝志輝:大良道路太窄,應該盡量擴寬路面。有些道路中間有綠化帶,應該將其遷移至兩旁。還有大良一些大型超市門前空地太大,占用了許多道路資源。
翁順寧:我住在大良,工作在北滘,每天乘坐公交往返于住處和公司。七時到公交站等車,有時只需等待15分鐘就等來一部車,如果miss(錯過)下一班車,40分鐘都等不到。我很納悶,為何TC公交能夠那么準時,普通公交就不能呢?還有,105國道上有些公交車站沒有遮雨棚,最近常下暴雨,等車的人都只能站在雨中。而且,我發現馬路上還是有很多
“墨魚車”,黑煙滾滾的。
伍錦佳:順德公共交通發展之所以那么困難,是因為順德摩托車多、私家車也多,市民出行相對方便,對公共交通需求很低,這導致公交公司沒有客源,運營困難。
順德不能因害怕沒有客源而放棄發展公交,公交必須非常發達才能讓那些開摩托車、汽車出行的市民改變出行方式。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政府財政的負擔也很大,不過我相信兩年之后應該有很多改變,乘坐公交出行的人會越來越多。
何豐儀:我曾在廣州生活多年,對廣州公交的便利印象很深,在廣州,如果錯過了直達線路,無論到什么地方,你只要轉一趟車就可以到達目的地。順德的公共交通在近年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前景光明,不過壓力也很大。
環境保護咨詢組
開論壇作為交流陣地
在環境保護咨詢組的分組討論會議室,在主持人發言后,場面一度沉靜,互不相識的組員之間還略有拘謹。環保專家張玉環是第一個作自我介紹,當即就表態:將會結合自己的經驗,積極參與到相關議題中。而環保市民楊敦沛一向是個積極分子,因此,他一開口就自報家門,并大膽地指出“會員名單上我的電話少了一個‘1’,請大家加上去”,一下子活躍了氣氛。
討論的沉靜局面打破后,氣氛討論逐漸變得熱烈。在座的會員都就自己的見解紛紛發表看法。來自農業部門的段圣和表示,咨詢組成立后,關鍵是要如何保證會員的工作熱情,以前也向相關部門寫過提案,但是卻石沉大海,希望咨詢組對會員提交的意見,無論好還是不好都應該有所反應。
會員最關心的,莫過于今后相互之間如何溝通的問題。有的表示要建立QQ群,有的表示每次環運局即將出臺的相關文件可提前發郵箱。組員在自我介紹時都自報家門,好讓大家對號入座,名單上沒寫電話號碼的,還主動地留下了號碼。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局務委員吳志偉表示,為了方便組員之間交流,將在環境科學學會的網站開設專門的論壇。盡管當天分組討論主要目的在于相互認識,并討論今后咨詢組如何運作,不涉及具體業務討論。但有部分熱心的會員仍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議,如公務員應當主動帶頭進行垃圾分類,讓市民形成良好的習慣等。
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劉機表示,當天分組討論的氣氛十分熱烈,明顯感受到市民的熱情高漲,也表明加入這個組的人是真正關心城市的環境,而當中部分會員提到的環保問題,更是他們局一直關注和頭痛的問題。“他們提的問題都點到要點了,我們成立咨詢組的初衷就是依托他們而不局限在這個組,希望他們也能發揮作用,讓我們充分收集到市民的意見。”
□會員留聲
段圣和:咨詢會成立后,關鍵是要如何保證會員的工作熱情。以前我也曾寫過提案給相關部門,但是有如石沉大海,也不清楚落實的情況。因此,會員書面提出建議后,部門應當有所回應。同時,環境保護涉及面比較廣,我們這個組還可以細分,不一定每次開會都召集所有人過來,應當有針對性。
楊敦沛:雖然我們已經分成了三個組,但是仍然要“大部制”,咨詢組之間要有交叉。我已經做好準備,愿意無償勞動。我今年70多歲了,只要我不生病,就一定會參加每次的討論活動。
莫秀蓉:咨詢組的成員首先要從自己做起,關心環保工作才能發現問題。首先做好環境規劃,才能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兩條腿走路,而不是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后才亡羊補牢。
羅竹蘊:現在環境保護形勢越來越嚴峻,建議相關部門把目前區內存在的環境問題整理成備忘錄,這樣有助于工作開展,同時我們以后討論話題也更有方向性。
張潤全: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在這座城市,問環境保護出力是應該的。政府成立這個專業咨詢機構,目的其實是想聽到更多來自各行各業的聲音。決策過程是反復的,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更科學合理的決策,并有助于推行。
□梅子 安琪 (編輯:柱子)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