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佰勝
兩年前,我作為省政府質量獎評審專家組的成員,在格力電器評審,其總裁董明珠女士的用人觀點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觀點主要有兩點:一是同行業的不選擇。因為格力擔心他不能給公司帶來技術進步,反而從格力帶走很多專利技術。第二是曾經離開過格力的人,再回來堅決不要。因為他已經背叛過一次,難免背叛第二次。那么格力的人才從哪里來?原來格力有自己的人才隊伍培養機制,根據各個干部的優勢和職業規劃,進行內部培養和歷練。格力堅持自己的團隊自己去打造,但并不反對派干部外出學習,也積極歡迎高端咨詢公司對企業進行改革和完善。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很多企業家都希望高薪挖1—2個副總或營運總監進行企業內部改革,結果卻不太理想,因為最需要改革的就是董事長自己的觀念。筆者根據對珠三角企業輔導和調研的情況進行總結,在人才培養和穩定上提出三點建議,供發展中的企業家參考。
第一,中基層人才立足企業自身培養。如果一個企業經營了5年8年,中層管理和技術骨干還要去挖墻腳,說明企業忽視了人才的培養,沒有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外聘一個經理,也許他很有經驗和魄力,但可能無法融入企業,也無法改變董事長過去錯誤的理念和文化,無法帶領下屬走出這個誤區。中層管理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這樣的企業不是黃埔軍校,充其量算高三復讀班。所以企業家要學習格力電器培養人才的機制。當然研發和財務高端人才,在自身比較難培養的情況下,筆者不反對去高薪聘請。
第二,企業管理的出發點要健康。筆者發現,很多企業的管理只是約束和監督,每個部門存在的唯一目地是監督另一個部門,互相之間的監督和約束,自然造成了效率低下。企業管理的目標是創造效益,要創造效益,那就必然要使客戶滿意。要想客戶滿意,企業董事長就必須激發管理者的智慧,讓管理者在健康的環境下創造價值,而不是不停地建立制度和監管。任何健全的制度,只要被約束者心態不健康都有無數的漏洞和空間。
第三,企業留人機制健康化和常態化。企業建立工齡工資,對一線員工有些用處,但對中高層管理者則失去意義。我們建議企業的留人制度和激勵制度一起考慮。有的企業發展一年比一年好,管理者以為自己可以跟老板一起分享企業成長的喜悅,結果到年底發獎金時只有老板一個人喜悅,大家都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痛苦。我們建議,企業要建立與干部共同成長的機制,并且持之以恒,確實兌現。
近幾年招工難已不僅是一個企業的問題,而已上升為社會問題。珠三角的企業家和管理者,一定要把關注員工滿意度當做客戶滿意一樣來抓,這樣的企業才有希望,才有未來。干部和員工穩定了,大家的智慧激發出來了,企業想不成長都難。
(作者系佛山高勝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順德質量監督管理咨詢委員會主任)
(編輯:柱子)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