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生
順德要為廣東乃至全國提供社改的成功樣板和經驗,而不僅僅是一套或幾套方案。順德社改的大方向明確,方案也是清晰的。接下來是殫精竭慮、慎重嚴謹地向前闖和大膽試驗。成功的就堅持下來,有問題的就組織攻關。比起順德社改方案與路線圖,順德改革的成功經驗與工作教訓對我們更有價值。
改革開放之后,順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就全國“樣本意義”而言,主要是三大體制改革——
首先是1992-1993年的產權改革。順德此項改革在全國首開企業產權改革先河,引領國企和集體企業建立現代產權制度。順德這項改革開始時是靜悄悄推進的。在改革取得基本成功和經驗之后,改革的標本意義于1997-1998年開始突顯,省內外都全面追隨順德企業改革路徑,珠三角各市至此基本完成國企改革的產權改革。
其次是順德的大部制改革。順德以其黨政合一的大部門制度改革在全國獨樹一幟,引起舉國關注。但大部制改革的目的一是政府機構人員精簡,這個問題順德在1992-1993年以產權改革為中心的綜合改革中已經完成;所以重點是二,即政府行政職能轉變,打破政府大包大攬的社會管理傳統模式,把社會能夠做好的社會管理事務轉移給社會承接。而在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嚴重不足的現狀之下,順德發現政府職能轉移工作難度極大,難以操作。
于是,順德的第三項重大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就適時提出了。在大部制改革中,順德已經出現了職能不減,人手緊張的情況。于是順德的社改在全國率先推進法定機構試驗改革,既解決政府決策機構與執行機構分開的問題,也克服政府目前編制不足的困境。對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公共決策程序,政社互動共治社會,加強社會建設等問題,順德也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設置。
順德社改的成功至少要闖三關:第一關,公共財政制度改革關,就是社會組織的發展資金能否列入政府財政預算?政府財政能否重點投到社會福利之中(主要是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第二關,政府職能轉移改革關,即政府有關社會事務管理職能是否能夠順利轉移,因此而給社會組織打開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第三關:社會組織成長關,視乎社會組織的能力建設和誠信力建設情況,它們需要多久才具備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能力與誠信度。
(作者系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理事長)
(編輯:柱子)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