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德,清明節當天為“墓開”,立夏前一天為“墓閉”,在墓開墓閉之間的一個月內人們都可以掃墓,當然,以清明節當天掃墓的人最多,稱為“行正清”。
說到清明節,在民國時候,均安“龍山”“虎山”還有過這么一段古,頗有傳奇色彩!
匪患不斷,竟有擊毀“龍角”的俗例
均安三華與沙頭交界處有名為“石龍崗”“石埗山”的兩座山崗,俗稱分別為“龍山”“虎山”。
當時沙頭黃姓祖墳在龍山,每屆清明掃墓時,黃姓依照俗例,先在龍山頂豎起兩塊石條,稱為“龍角”,之后向虎山投擲石頭,投得越多越好,“愈擊愈發”,如果在投擲過程中受傷,還會在“太公分豬肉”時分得雙份。虎山是三華歐陽姓祖墳所在,歐陽姓掃墓時也依例向龍山投擲石頭,以期能擊毀“龍角”。
何故有這樣的俗例,在檔案中暫時未能查到,但是這樣的對擊,必然造成傷害。1946年清明節,兩姓人一連互擊三天,雙方各有受傷,后來竟發生槍擊事件,造成一人死亡。當時匪患不斷,民間槍支不少,一時間興起,產生這樣的悲劇也不足為怪。
【檔號:1-2-0380-0019】
曾幾何時,清明拜祭的香燭冥鏹遭封殺
清明拜祭列代祖先是中國人歷史悠久的傳統。但是,改革開放前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的拜祭活動幾乎是在惶恐中偷偷摸摸進行的。那時香燭冥鏹是被列為封建迷信的物品予以封殺,市面上不可能有出售,一些家庭就自己制作少量,初一、十五拜祭時簡簡單單,草草收場,唯恐被人揭發。
不過,順德港澳海外鄉親眾多,清明期間回鄉祭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律禁絕就太不近人情了。1967年,正是氣氛恐怖的“文革”初期,一切語言都是極“左”,但“順德縣抓革命促生產第一線指揮部辦公室”還是發出一份文件,要求各單位為回鄉掃墓的港澳鄉親提供方便,不能以“破四舊”的名義來干涉。
改革開放后,人們在禁錮中解脫開來,對逝去者給予更多的尊重,隨著經濟能力的提高,墳墓修建越來越講究。
清明時期,山崗林地多失火
在人多地少的順德,被視為稀缺資源的山崗林地充斥著各式各樣新建的墳墓,除了視覺上的不雅,還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清明時節人們登山拜祭,踐踏著花草樹木,還不時產生失火事件。
順德檔案記載,1998年清明節龍江里海片區發生5宗山林火警,涉及面積100多畝;1999年清明節當天上午,舊寨山發生山火,過火面積幾十畝,至下午三點多才撲滅。
面對如此境況,政府決心開展殯葬整治。在1997年開始興建墓園的基礎上,2000年順德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全面清理亂葬墳墓的通知》,開足馬力動員遷墳。此后幾年的清明拜祭,與為祖先“喬遷新居”交織在一起,相當熱鬧。
如今的順德,文明拜祭
如今的順德,除了極少數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墓地外,再不見散落在山崗田野的墳墓,清明時節人們集中前往公共墓園,文明拜祭,更可參加慈善會的鮮花義賣活動,向已故親人送上鮮花的同時,積德積善,為危困人士獻上愛心。
來源:順德區檔案局
編輯:李曉華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