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全省衛生健康體改工作會議暨深化醫改工作現場推進會在佛山市順德區召開。會上2022年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推選結果正式揭曉。佛山市申報的“以健康共同體為目標,建設新時代健康保障體系的順德樣本”成功入選。
近年來,順德緊緊圍繞“市優、區強、鎮活、村穩”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戰略部署,堅持以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深化醫改為引擎,以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為目標,推動資源、能力和服務三提升,特色醫療服務遍布各個鎮街,逐步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快打造新時代健康保障體系的順德樣板。
省衛健委領導一行在順德調研醫改工作
創新
畫出醫改最大“同心圓”,為人民謀健康
政校合作、基層衛生體制改革、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近年來,順德從人民健康需求的實際出發,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闖出了一條醫改新路子。
如何有效整合資源,推動醫療教育雙發展?順德創新推出“政校合作”辦醫模式。自2017年起,順德以“政校合作”為抓手,推動區內公立醫院先后與南方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廣東醫科大學等醫學高校牽手共建,醫教研取得突破性進展,引進團隊51個,高端人才199人,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700多項,三四級手術量顯著提升。
此外,順德十分重視基層衛生服務提升,多點發力創新基層衛生體制改革模式。近年來,順德創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模式,開創全省“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改革先河,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著力打造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穩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
醫療服務與民生福祉緊緊相連,順德醫療改革緊緊扣住民生福祉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推進醫育、醫校、醫企、醫養四大融合,全方位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四大融合”分別聚焦0—6歲嬰幼兒、7—17歲兒童青少年、18—59歲人群、18—59歲人群,為四大群體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
據介紹,順德建立“行政監管+專業指導+行業自律”托育機構監管新模式。全區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17664個,每千人托位數達5.4個;完成備案托育機構156家,其中5家獲評市級示范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起,順德推動建立多層次醫養服務體系。采取多種經營方式,實行兩院一體、“醫辦養”“養辦醫”等多元舉辦模式。其中,均安“家門口”醫養結合模式有品牌、有標準,獲《焦點訪談》專題報道,再造醫養結合新標桿。2023年區委區政府將醫養融合列為重點工作,未來3年投資14億元建設13個重點項目,到2025年新增2000張“醫辦養”床位。
初心
不得病、晚得病,好看病、看好病
“經濟要發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離不開健康。”近年來,順德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強基層為重點,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以人、財、物、信息一體化為路徑,整合醫療服務資源,融合公共衛生資源,組建成服務共同、統一管理、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衛生健康共同體。
健共體以醫療衛生資源共享為紐帶,以資源下沉為路徑,以數字化提升為支撐,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實現服務模式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為人民群眾提供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同質化、連續性服務,實現“不得病、晚得病,好看病、看好病”的目標。
具體而言,通過精準推動人員、設備、藥品、信息、醫保等資源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好看病、看好病”。據了解,順德以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種精準下沉為切入口,從醫、技、藥、保、信息等方面精準施策,實施分標分層分級精準防治管控,逐步形成“急慢分治”就醫秩序。2022年,全區醫院下轉13.2萬人次,同比增長24%,基層上轉1.9萬人次,同比增長11%。2023年第一季度全區基層診療量同比快速提升10%。
此外,順德做細做實醫防融合,努力讓群眾“不得病、晚得病”。多學科專家開展組團式防治服務,全面篩查、全程管理重大慢性病,打造糖尿病防治管一體化……全方位的醫防舉措,托起群眾健康,打造健康服務順德模式。
成效
四大提升助力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
順德在醫改道路上砥礪前行,取得良好成效,迎來了四方面的提升,提升的不僅僅是醫療服務水平,更是人民的幸福感和就醫獲得感。
據順德區醫改辦副主任洪新田介紹,順德自推行醫改以來,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23個,床位11935張,形成了以區屬為龍頭、鎮(街道)為骨干、社區機構為網底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投資100億的和祐國際醫院預計2024年建成,居民就醫環境進一步改善,初步建成“慢病和小病在社衛站點、常見病急性病在鎮街醫院、復雜疑難重病在區屬醫院”的有序就醫新格局。
同時,健康順德建設成效不斷提升。順德實現鎮鎮都是“國家衛生城鎮”,村村都是省市“衛生健康村居”,成功創建國家級健康促進區。人均期望壽命達81.86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發達(地區)水平,2021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30.07%。均安鎮家門口醫養結合模式獲全省推廣。
此外,順德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10家國家認證胸痛中心和4家國家級卒中中心在順德成立,順德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國家級中醫、西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縣級地區,建成國家級重點(特色)專科2個,省級10個,市級58個,獲批科研立項818項。
借著醫改的東風,順德公共衛生防控能力也不斷提升。據介紹,順德實施疾控中心提質創優工程,區公衛中心完成竣工驗收,調增事業編制30名,全面提升疾控專業隊伍建設。同時,在全省首創“全自動疫苗智能傳輸系統”,建成全省首個預防接種專業技術實踐培訓基地。建立健全區、鎮、村三級精神衛生服務網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指標在全市名列前茅。
展望
互聯網+醫療健康,助力醫改信息化
醫療健康信息化建設是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催化劑”。
據介紹,為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不斷創新“線上+線下”的醫療新模式,為市民提供無接觸式線上線下一體化便民服務促進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流程一體化、區域共享一體化,順德大力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區完成互聯網醫院第二名稱備案的醫院有11家,其中7家互聯網醫院已上線并逐步開展線上診療服務,2022年累計共提供線上診療(含咨詢)服務約15.2萬人次。
省衛健委領導一行在順德調研互聯網醫院建設工作
而順德互聯網+醫療健康目標遠不止于此,據了解,為高效支撐順德醫改工作的開展,尤其是順德區醫療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建設,加快轄區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構建,促進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主動健康服務,順德區醫改辦正在統籌推動順德區醫療健康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項目。
項目將以居民健康為中心,以建設綠色低碳數據中心為理念,以云網為支撐,數據為驅動,應用為核心,安全為底線,構建數字健康建設目標。
項目建成后將大大促進智慧醫院建設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促進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打造健康共同體一體化協同服務,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周期的主動健康服務,為市民群眾提供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同質化、連續性服務,讓信息更加惠民惠醫惠政。
順德區醫改辦主任、順德區政協副主席招霞紅表示,下階段順德將以“四個著力”全力推動深入推動醫改。一是著力推動以區屬醫院牽頭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區影像中心、病理中心、信息中心等區級醫療資源共享中心;二是著力通過基本公共經費打包等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入推動醫防融合;三是著力以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為指揮棒,全面落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實現“三個轉變”,充分發揮“政校合作”辦醫優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四是著力構建數字健康體系,實現健康順德“一朵云”,監管“一張網”,服務“一平臺”,信息“一體化”,打造數字健康城市樣板。
編輯:李素芳
通訊員:順德醫改辦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