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伽師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伽師職校’)學生個人最好成績踏入全疆前十行列,學校整體平均分提升68分!”佛山順德援疆教師、伽師職校校長何愛龍滿心自豪——這不僅是該校學生成績排名的歷史新高,也是他上任一個學期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
情系山海莫道遠,用心援疆萬里情。何愛龍是佛山市順德區均安職業技術學校的副校長。今年3月被“點將”來到伽師職校擔任校黨總支副書記、校長,一段與伽師的“善緣”就此結下。他也在這里傾情傾力傾智,用教育者的深情與大愛和學生們一起收獲成長。
何愛龍出任伽師職校校黨總支副書記、校長。
3個月“突擊”
個人最好成績躋身全疆前十
何愛龍作為今年佛山市援疆教育的校長,受命來到伽師職校開展援疆工作,也是本著將順德乃至佛山成效顯著的教育教學模式帶到新疆伽師,助推伽師縣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為此,談及初到學校的第一個目標時,何愛龍脫口而出“顯成效”,即抓好即將來臨的學生升學和技能競賽。
“教育必須辦好,成效也必須要凸顯,這也是為接下來的工作打好開頭關。”剛到伽師職校的何愛龍,每天努力適應和克服各種因為氣候和地勢所帶來的不適,不斷地與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交流,以最快的速度去摸清學校的情況。
何愛龍自上任后,迅速摸清伽師職校當前教育的不足,并針對5月的學生技能競賽和6月的高考制定出了一套“短平快”的沖刺模式。高考備考通過強化學生個人強項,突擊弱項的方式,把整個學校的文化水平分數拔高了一個臺階。更集中對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特訓”,讓這部分學生成為“尖刀”,沖破伽師歷年個人成績闖入前十的關卡。
何愛龍與學校老師交流。
“條件不是很好,但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挑戰和學習歷練的機會。”回想剛來的時光,何愛龍也不禁感慨。
“2023年,伽師職校高職高考學生個人最好成績踏入全疆前十行列,學校整體平均分提升68分。技能競賽也有突破,獲得自治區一等獎2個,三等獎4個。”隨著7月的結束,上一學期的工作也迎來收尾,而何愛龍也收獲了他援疆教育的第兩顆“碩果”。
面對當前所取得的成績,何愛龍坦言“心里滿是自豪和激動”,因為這是他來到伽師任校長給自己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如今看著目標的達成,他心中也是欣慰不已“這也是我們援疆小組給伽師職校帶來的最好的禮物。”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培養教師隊伍,探索校企合作
除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更是佛山教育援疆中不可或缺的一支中堅力量。原本就是職校任職的何愛龍,對于職業教育這一板塊更是了解。
發覺當前伽師職業教育方面,學生與企業之間聯系較少,個人所學與日后就業方向聯系不強。何愛龍立馬帶著專業教師通過考察調研,采取與市場掛鉤的方式,將最初的汽車運用與維修、服裝設計與工藝等11個專業增加到14個專業,并探索“校企一體,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讓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
帶隊考察企業,推動校企合作。
“這里因為民族和地域的各種因素,當前的職校孩子在學校就讀時是沒有機會去到企業里面進行實訓實操的。”在伽師職校發現學校在職業教育板塊缺少了校企合作辦學這一重要板塊后,他立馬著手準備。先行收集企業資源信息整合,然后親自去對接企業負責人,盡自己力所能及地去疏通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堵塞”。
“學生要學,老師更要學習。”在教師隊伍的培訓上,何愛龍也將順德教師隊伍中的“傳幫帶”的模式帶到了伽師。鑒于情況的特殊,何愛龍一改傳統的“1+1”模式,采用“1+X”的一人多帶的方式,手把手教導如何進行課題與項目申報、課程建設、技能競賽等,勵志打造一支“好老師”隊伍。當前已經成功申報國家級課題項目1個、自治區級課題項目1個,有了一個新的突破。
如今,何愛龍充分鏈接后方佛山的大資源,有計劃地將伽師職校的部分老師輸送到佛山進行跟崗學習、培訓,從而提升老師在教學上的改變。在技能培訓方面,他也更積極與企業洽談,開辦實踐基地,讓一線教師走進企業,進一步了解現代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特點和需求,實現更精準地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推進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
是歷練更是學習
用學習的思維做好“伽師校長”
教育援疆,是對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長遠之策、固本之舉。佛山自2011年起,開始對口支援伽師,至今已有12年之久。何愛龍在欣慰之余也在感嘆這只是一個起步。“我能如此之快實現目標,也得益于前人對伽師教育的貢獻”。
伽師職校學生實訓場室。
談及剛開始接到援疆安排時,何愛龍也一陣感慨。“自己作出援疆的決定只有2個小時的時間,從接到通知到出發也是只有2天之間,非常的緊張。”但縱使是突然接到的通知,身為黨員的他也是第一時間做出了抉擇,在跟家人商量并得到支持后,何愛龍立即踏上了前往新疆伽師的路程。
“學校太大了,學生人也很多。”來到伽師職校后,何愛龍對學校的第一感受就是“大”,這讓他也一度疑慮自己能否做好校長一職。因為校園規模較大,人員較多,相對的管理難度也會上升。但很快,何愛龍就將思維轉變過來了。
“這何嘗不是一次絕佳的歷練和學習的機會呢。”為此,何愛龍也開始了人生一段新奇的“學習”之旅。他不斷地融入學校、融入當地,更是積極推廣順德的曲藝、龍舟、醒獅等文化,心中時刻牢記著“文化潤疆”的使命。
如今,“謀在‘要’處,干在‘實’處”已然成為何愛龍的工作準則。當前學校人數也從他剛來的5000人上漲到了6000余人。面對人數的上升,何愛龍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遲疑,而是坦言“這也證明我們的努力和成果被當地認可,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肯定”。
編輯:劉遠雄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