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良升平社區
名揚里掩映在居民樓間
一道鐵柵門
聯通了過去與現在
古時升平社區
是順德經濟中心
桑基魚塘帶來了富庶
也帶來了非遺廣繡
和大良魚燈
名揚里是其中顯赫十足的一個地方
小小的巷子出了十五名進士
大戶人家才有的鑊耳屋
在這里聚集成建筑群
其中的一間老屋
被圓圓修復后
成了名揚里藝術館
羅、馮、陳三姓
住在名揚里
其中羅姓又稱“南門羅”
他們的先祖書寫了順德立縣書
踏著板磚路
撫摸著蠔殼墻
抬頭望見青磚黛瓦
這就是圓圓心中
忘不掉的嶺南模樣
厚重的歷史感
蘊含著嶺南建筑藝術
以及被藏起來的順德
中式半亭與鑊耳屋
圓圓的一個想法
悄然生根發芽
她要傳播名揚里的文化
要讓世人知道
順德不只有美食
南門羅氏家族故居
之名揚里11號
建于清光緒年間
破敗不堪的原址
讓修復異常艱難
修復前的屋頂
修復前的老屋外部
屋頂瓦片被拆下
鋪上了防水層
房梁開始腐朽
鋼結構護航保駕
凝聚先人智慧的紅木窗
加裝了“玻璃保護墻”
樓梯被白蟻蛀掉
用現代工藝替換
修復后的屋頂
原是從事軟裝設計行業的圓圓
自修復動工以來
名揚里成了她最常待的地方
可平移推拉的紅木窗保存完好
古建筑活化不易
光是材料開銷就是一大筆費用
但她說:
“沒錢的滋味很難受,可每修好一部分,
又感到值得!”
幸好
名揚里藝術館順利開館
羅惇衍、羅癭公、羅復堪
三位羅氏先人的故事
在這里展示
藝術館面積不大
小院一眼就能望到底
一樓、二樓加起來
不過五間房
為了讓客人的體驗
不至于乏味
圓圓為每一位來客
解讀一磚一瓦
講述名揚里的故事
逝去的畫面躍然紙上
正面的中式半亭全貌,玻璃門是百年前保留下來的,只補上了四塊玻璃
少見的中式半亭
寓意“知足常樂”
圓圓借用
杭州靈隱寺的一塊牌匾題字
詮釋這個含義
那就是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
二樓書房四面墻共八扇窗,寓意四通八達
先人故事
浮雕圖騰
屋脊顏色
……
每一段解讀
都妙趣橫生
因為圓圓已經
熟知這些文化
并加入自己的見解
比如
“知足常樂不代表不求上進,
只是不沉湎于當下的挫折,
繼續積蓄力量,厚積薄發?!?/p>
這也是她從羅惇衍的
經歷中感悟到的
“一次考不上進士,又考第二次,
中間隔了三年,要很大的毅力
才能渡過其間煎熬?!?/p>
館內的史書
除了圓圓口中講述的歷史
還有名揚里老人們講述的歷史
原順德區博物館副館長
清暉園博物館副館長
李健明
幫助圓圓一起召集附近老人
共同拼湊出生動的歷史畫卷
那些流失的歲月
是老人們的兒時記憶
西式亭旁邊的小口井
八十幾歲的婆婆
介紹了西式四分之一亭的由來
原來這不是
只有觀賞性作用的亭子
從前還具有淋浴間的功能
在頂部收集雨水
儲存時經太陽“曬水”
通過管道傳輸到花灑
就能在幾十年
甚至百年前享受淋浴
“用雨水淋浴,多么浪漫!”
不由窺見
古人曾經的
奢華與意趣
館內一角
而今,老人們口中的故事還在繼續
他們有人兒孫滿堂
有人獨居
名揚里藝術館
成了他們溫暖的棲息地
舉辦活動時
他們會自發幫忙布置場地
有好吃的
也不忘分享
見到圓圓時
他們都親切地喊一聲:
“圓!”
時不時地
老人們聚集在藝術館
訴說從前的歷史
同時也在演繹著名揚里
新的故事
安安靜靜的名揚里
開始有了人氣
藝術館敞開大門
歡迎順德本地藝術家的到來
目前館里展示的是
順德當代畫家梁榮康先生的
油畫作品
此外,藝術館還開設有
租賃各類活動場地
創意油畫手作、專業油畫課
藝術館主題音樂會
銷售文創產品
及各類時興的
如圍爐煮茶等業務
文創明信片以及手工發簪
藝術館的發展
受到升平社區關注
圓圓說:
“如果沒有社區的資金扶持
和大力宣傳,
我們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p>
館內一角
她表示,接下來
藝術館聚集足夠多的藝術文化人才后
周末可能會推出
文化集市
“讓周圍的鄰居想來就來,
讓藝術不再遙不可及?!?/p>
創意油畫課作品
經營有時會讓圓圓感到吃力
但她還是堅持走為本地藝術家
提供展示空間的路線
“不一定要多出名,
可也希望能完成傳播文化的初衷?!?/p>
█ 知多D
羅惇衍是名揚里的命名者,在清道光年間曾官至戶部尚書、工部尚書,據圓圓查閱史書后介紹,他還舉薦了林則徐、曾國藩、駱秉章等晚清名臣,對推動晚清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羅癭公是康有為的學生,曾是袁世凱總統府秘書。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京劇劇作家身份,曾與京劇程派創始人程硯秋共同打造眾多膾炙人口的京劇劇作。據說,電影《霸王別姬》中程蝶衣與段小樓的原型,就是他們二人。
羅復堪也是康有為的學生,著名書法家,是“近代章草第一人”,也是“袁大頭”的設計者。他還曾編撰中國鐵路史,樂善好施,資助寒苦文人,曾資助徐悲鴻到法國留學。
此外,名揚里藝術館中還陳列了馮忠蓮女士的事跡。馮女士是著名畫家、古畫臨摹師,其先生是與齊白石齊名的大畫家陳少梅。馮女士曾陸續花費二十余年臨摹《清明上河圖》,因與原作極為相似,被故宮博物院列為一級保護文物。
幾位順德先輩的故事在名揚里藝術館傳播,此舉得到升平社區的關注。
據悉,升平社區朱德善堂、華興里1號、康帥府、百年蠔殼屋等空間也將轉型為復合藝術空間,引入與升平社區文化氣質契合的茶飲、輕飲食、書吧、展覽、文化文藝等業態,與藝術家、策展人、藝術品牌創始人、手作人、攝影師等各界人士,一同管理和運營社區的公共空間、積極推廣社區公共空間,并促進社區居民的交流互動。
編輯:黃柳冰
來源:知多D部分來源大良升平社區
部分圖源:順德城市網網友“梁兆權”“愛吃榴蓮的貓”“蒙娜羅魅的驚訝”及受訪者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