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教育又有新探索。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下,科學教育成為培育青少年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關鍵一環。
為積極響應省、市科學教育政策號召,3月31日下午,龍江鎮在城區中心小學舉辦科技啟智·探索未來——2025年龍江鎮“科學探究一小時”啟動儀式。
龍江鎮“科學探究一小時”計劃啟動。
活動由順德區教育局、龍江鎮人民政府指導,由龍江鎮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主辦,由龍江鎮城區中心小學承辦,北京新東方智慧教育全程協辦,旨在匯聚多方力量,為龍江鎮科學教育事業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廣東省與佛山市對科學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
廣東省發布的《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實施意見》(粵教基〔2023〕5號)明確要求,構建協同科學教育體系,整合科普資源,拓展教育渠道,開展多樣化科技活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佛山市緊跟步伐,出臺《佛山市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佛教〔2023〕8號),提出整合社會資源打造特色科學教育品牌,鼓勵校社合作開展科普活動,完善評價機制以推動教育質量提升。2023年3月29日,佛山率先倡導“科學探究一小時”活動,要求學校將科學教育納入課后服務,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科學的機會。2024年1月31日,佛山入選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正式啟動協同探索,《佛山市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佛教科〔2024〕3號)進一步聚焦資源整合、課程優化等重點工作,致力于打造示范校、精品課程與骨干教師隊伍。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龍江鎮積極行動,舉辦本次活動,力求將上級政策要求切實落地。
活動現場,龍江鎮發布了科學教育“十條”政策。這一政策涵蓋多個方面,從加大科學教育投入、優化課程設置,到鼓勵學校開展特色科學活動、加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等,為龍江鎮科學教育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與保障。它不僅明確了未來科學教育的發展方向,也為學校、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資源與機會,助力龍江鎮科學教育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專業人士被正式聘任為科學副校長。
科學副校長聘任儀式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環節。多位專業人士被正式聘任為科學副校長,他們將憑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學校的科學教育發展出謀劃策。科學副校長的加入,將進一步完善學校科學教育的管理與指導體系,推動學校科學教育活動更加規范、系統地開展,幫助學生獲得更專業的科學指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活動期間,北京新東方智慧教育佛山服務中心向順德區龍江鎮宣傳文體旅游和教育辦公室捐贈了價值274400元的科學教學數字化平臺資源,這一善舉為龍江鎮科學教育注入了新動力。該數字化平臺資源涵蓋豐富的教學課件、虛擬實驗、互動課程等內容,能有效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優質的科學教育資源。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推動龍江鎮科學教育向數字化、現代化邁進。
科學實驗秀將活動推向高潮。火焰掌、馬德堡半球、干冰實驗、空氣炮等精彩實驗依次上演,神奇的實驗現象讓現場觀眾驚嘆不已。這些實驗不僅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科學的魅力,還激發了他們對科學原理的探索欲望。在實驗過程中,專業人員深入淺出地講解實驗背后的科學知識,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科學,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啟動儀式后,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特聘講師、原北京教育委員會講師、浙江省科技專家庫成員胡建建講師為全鎮科學教師開展科學素養提升培訓。胡建建圍繞《科學活動的組織實施方法與科學課的教學方法解析》主題展開,深入闡述了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從學生個人成長、社會發展以及國家科技創新等層面進行分析,讓教師們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
在國際科學教育前沿理念的分享中,胡建建講師介紹了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跨學科融合等先進理念,并對比了國內外科學教育的差異,拓寬了教師們的教育視野。通過“主題講座+示范課+經驗分享”的復合式培訓形式,以科學探索實驗課程為示范課例,詳細展示了課堂的“興趣引入-趣味探索-原理講解-拓展應用-總結評價”全環節教學實施流程,為教師們提供了可借鑒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有效助力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及數字化能力素養的提升。
龍江鎮不斷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還展示了龍江鎮各教育集團學生的科創作品。龍江城區中心小學教育集團、龍江初級中學教育共同體、龍江華東小學教育集團、龍江里海學校教育集團的學生們積極參與,帶來了眾多創意十足的作品。這些作品涵蓋機器人設計、科技創新發明、科學小制作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龍江鎮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他們的作品不僅是個人努力的成果,也是龍江鎮科學教育的階段性成果展示,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激發了更多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
此外,新東方的前沿科技產品及科學教育產品也在活動現場進行了展示。CBIS大型無人機、曾經在澳門回歸25周年活動中肩負國家領導人安保重任的察打機防空系統、國際領先的三維激光掃描機器人,以及足球無人機、無屏化編程機器人、智能小車等先進智能設備吸引了眾多目光。這些產品展示了科技與教育融合的魅力,為科學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師們可以借助這些產品豐富教學內容,開展更具趣味性和創新性的科學課程;學生們則能通過接觸這些前沿科技產品,感受科技的魅力,拓寬科技視野,激發對未來科學探索的向往。
本次龍江鎮“科學探究一小時”啟動儀式,在政策的引領下,通過一系列豐富且富有意義的活動,為學生、教師和教育部門搭建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營造了全鎮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濃厚氛圍,也為龍江鎮科學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龍江鎮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教育政策,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整合各方資源,推動科學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科學思維的未來人才貢獻力量。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龍江鎮的科學教育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龍江鎮科學教育十條行動措施”全文
一、科學課程全域優化行動
全面落實課程方案、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國家課程。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圍繞中小學科學及相關學科(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領域,開發高質量的科學類校本課程和實踐活動,形成龍江“一校一特色”“一鎮多特色”的課程資源建設和利用模式。
二、跨學科融合教育行動
探索科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性,融入必要的數學、藝術、人文等學科元素,確保科學學科的跨學科學習原則上不應少于總課時的 10%。開發“跨學科課程群”,通過項目式學習和工程實踐,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與問題解決能力。
三、少年科學院協同培養行動
堅持數學、科學立基,堅持小初銜接貫通,借助順德區少科院聯動、統籌管理、引領力量,立足龍江鎮科學、數學,以及信息學等少科院培養基地的優勢,探索構建“小學-初中”跨學段的科學教育共同體,實施創新人才發現培育行動。
四、教師科學素養提升行動
配齊配強科學類課程專職教師,逐步推動實現每所學校至少配備 1 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培育科學教育名師,加強名師團隊和工作坊建設。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全員培訓和教師實驗教學技能指導團隊,定期調研指導學校科學教育工作,每年至少舉辦1場“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專題會。
五、科學教育專家聯建行動
配強科學副校長, 鼓勵并支持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科學家、理工科專家擔任科學副校長。至少結對 1所科普機構(館所、基地、園區、企業等)。成立科學教育專家指導團隊,定期調研指導學校科學教育工作,每年至少舉辦 1 場“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專題會。
六、實施全納教育培養行動
堅持面向全體、發展全面、關注全程的原則,實施“科學探究一小時” 活動。學校每周至少安排一小時,開放學科實驗室、創客教育空間、綜合實踐活動場所,開展科學實驗、科技創新、綜合實踐等科學探究實踐活動,鼓勵中小學開展數學節、科學節系列活動,讓每一位孩子都享有科學創新的權利。
七、課后科教服務升級行動
將科學教育作為課后服務必備內容,設立各類學生科技社團和興趣小組,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培養學生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能力。健全準入機制,鼓勵引進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參與課后服務,探索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開展特色實驗教學或實踐活動。
八、數字科教融合創新行動
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科學教育,開發面向學生的科學教育智能平臺,為教師提供 AI 助手,為學生提供 AI 學伴。建立科技工作者、科學課程、科學教育場所資源庫。
九、家庭科學教育浸潤行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科學教育活動,用好社區資源,開發系列家庭科學實踐活動,打造“家門口”的科學教育陣地。鼓勵廣大家長開展家庭科學教育和親子科學研學等活動。
十、鎮域科教生態共建行動
建立鎮宣教辦牽頭,有關單位、社區(村)齊抓共管的科學教育工作機制。學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統籌各方資金和項目,加大對科學教育的支持力度。探索科學教育評價辦法,將中小學科學教育納入教育督導范圍。推動課程體系、實踐體系、評價體系縱向貫通,家校社協同、跨學科協調、政教產學研協同的科學教育協作體系。
編輯:鄒建華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