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節之際,一起走進龍江醫院護士鐘彩棠的故事。
在龍江醫院護理部辦公室,初見鐘彩棠,她語速很快卻邏輯嚴謹,專注的眼神傳遞著信任,暖心的微笑表達著關切,她思考敏捷、善于溝通,給城網君留下了深刻印象。
秉護理初心 踏成長之路
談及為什么選擇成為一名護士,她回憶道,自己從小體弱多病,總是天天往醫院跑。孩童總是抗拒去醫院的。
“剛開始帶我去打針的時候,我不知道從哪里來的那么大的力氣反抗,但是后來經過護士姐姐的安撫,她可以把我帶去乖乖打針,我覺得很了不起,所以我當時就想我長大以后要做一個護士,能幫別人解決問題,能安撫病人情緒,能緩解別人的擔憂。”于是鐘彩棠填報的第一志愿就是護理專業,并如愿成為一名護士。
她從事護理工作28年,先后擔任護士長、護理部副主任及護理部主任職務。現在還在廣東醫科大學、肇慶醫專兼職教授,也是廣東省護理學會第九屆理事會老年居家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順德區中醫學會老年護理專業分會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獲廣東省護士協會首屆研究護士資格。
2020年她在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醫院職業化管理高級研修班結業。作為醫院里護理學科“領頭羊”,鐘彩棠政治思想覺悟高,技術本領過硬,創新能力強,帶領護理團隊勇于開拓,敢挑重擔,善于總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和管理經驗。
成長中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她對待這份工作是相同的兢兢業業。作為護士,她多次獲得“優秀護士”獎,在臨床實踐中善于思考、積累經驗;作為護士長,她負責整個科室的團隊,把所管部門的“一畝三分地”耕好;作為護理部主任,她上傳下達,站在整體的角度布局整個醫院的護理管理工作;作為教授,她教書育人,不僅向學生講解書本知識,還將自己的親身經驗融入教學,引導學生學會為人處世。盡管現在比以前多了更繁重的管理工作,她仍會保證做好分內工作之余,關切地走到病人的身邊去問一聲:“您覺得我們這里有什么需要改善的?”
就像曾經安慰過她的護士一樣,鐘彩棠在自己護理生涯之中,一直希望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如何真正幫助到病人是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擔奉獻使命 正發光發熱
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畢業后,鐘彩棠進入三甲醫院實習,也有機會留在三甲醫院,但是她選擇回到家鄉。她說:“我是龍江本地人,我覺得自己讀這么多年書,應該要為我們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做貢獻,至少幫自己的父母,幫自己的兄弟姐妹,幫自己的親戚朋友,為龍江貢獻一份力量,所以我回來了。”
剛回來時,醫療護理等水平的差異引發了鐘彩棠深入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察覺到問題存在的她,邊做護理工作,邊思考如何改良,如何才能把醫療護理條件創造得更好,如何把護理服務等流程做得更順暢。尤其帶團隊之后,對于護理管理工作鐘彩棠投入了更多時間與精力,幾乎沒有時間分給家人,甚至自己孩子幼兒園周末出游都不能陪同參與。幼兒園老師對她說,全班就只有你家小孩沒有家長陪同去旅游。鐘彩棠只能委托老師出游時幫忙照顧兒子。
說起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與家人,鐘彩棠鼻酸落淚。即便如此,她從來沒想過要退縮,面對熱愛的工作,她覺得有使命感在身上。面對困難的時候她保持良好心態,“研究開始會疲憊,思考整個過程也挺累,但是研究完出來的成果出來以后,你發現你能幫助到他人,能解決問題,這樣的時候挺高興的。”
鐘彩棠生活照。
結成創新碩果 躬身臨床實踐
鐘彩棠十分關注老年人這個群體。對她而言,身邊有好多老年家公家婆都是老人群體。《“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顯示,“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人口老齡化,老年人會越來越多,這個群體不亞于嬰幼兒。”近年來, 作為廣東省護理學會第九屆理事會老年居家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順德區中醫學會老年護理專業分會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鐘彩棠主持省市級循證及老年護理繼續教育項目5項,每年召開老年學術專題會議2場,手把手教育和傳導臨床實踐項目,接地氣地一一講解示范,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學員們熱情高漲。
“我們發現老年人身體虛弱,很容易摔倒,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營養不足、貧血等問題未引起重視。于是我們針對高齡住院老年人開展全周期營養評估和干預,構建健康的管理模式,以改善高齡老人的營養狀況。”
經鐘彩棠策劃,2020年龍江醫院首次成立5個護理科研項目小組,其中就有加強住院老年患者營養管理小組和預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小組,專門研究老年營養與預防跌倒項目。近2年多次進行流程改造,實施多部門合作,落實多部門MDT,改變醫護觀念,加強患者教育,落實指標監測,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例數2020年全年31例下降到2021年26例,跌倒Ⅱ級以上傷害比率由16.1%下降至7.6%,成效顯著,主持項目“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Ⅱ級以上傷害比率”獲首屆醫院質量管理PDCA比賽第二名,該項目也參加了廣東省護理學會、廣東省護理質量控制中心2022年“第三屆護理質量改進工作坊”暨“第一季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優秀案例”展示。
2021年11月《高齡老年患者住院全周期營養狀態評估與干預模式的構建》項目獲廣東省護理學會老年護理專業委員會老年護理用品及護理實踐模式創新比賽一等獎。
獲獎證書。
鐘彩棠始終不斷更新自身觀念,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并將個人技能和臨床經驗密切結合,“每3-5年,我們會把護理部的很多制度方案、應急預案重新梳理一遍,然后根據我們現在的一些情況,再回看之前的制度跟流程預案,如果不合適,我們就會及時調整跟更新,會有一些增加和刪減。”鐘海棠說。
但有時候并沒有這么順利,小部分患者或其家屬不配合會導致評估或干預模式受阻,并且受到專業性的限制,他們也會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不過鐘彩棠的團隊經常隨訪,并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屬不厭其煩地重復、強調。
對于解決困難,鐘彩棠樂在其中。她認為,既然已經解決前一個問題,下個問題肯定也可以解決,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挺過癮的。
經過實踐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她們的科研創新擴大了研究范圍,評估的內容也更加細致。根據實際工作總結,逐漸由大框架到落實流程和措施設置更加貼近于臨床,更加適用于病人。
不僅僅是對病人,鐘彩棠對于護士日常工作的觀察思考也從未停止。疫情時戴外科口罩一連工作十幾個小時,從上班開始,連脫口罩的時間都沒有,作為受力點的耳后十分疼痛,這是她團隊的臨床護士告訴她的。
想起自己去協助臨床工作的時候,戴口罩時間長也會很痛,鐘彩棠腦海中就有了要研究這個專利的想法。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2020年的一天,有家企業看到采核酸的護士們一天都沒喝水,就買了礦泉水送到核酸點,礦泉水外面用塑料的帶子系住瓶口,鐘彩棠看到那個袋子馬上有靈感了,當時設計的第一個外觀專利就是把口罩的兩端繩子拉長,皮筋拉長后,用了一個松緊帶固定,口罩不用貼住耳朵,就不痛了。
后來臨床實踐中有護士告訴她說,這種口罩穿戴不夠快,她稍加思考,馬上想到用魔術貼改良,一粘即可,所以當年她同時申請了兩個專利,都成功了。她的老師也將這種口罩應用于臨床,發現即使戴很長時間耳朵都不痛了。
“我這些靈感也是來自我在臨床的工作,我看到新事物的時候會感興趣,會融入到我的工作里面去。”這些思考落地生花,讓更多人因此獲益。
守護患者健康 奔向理想熱愛
關于患者,鐘彩棠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在一樓大堂,剛好遇到一個85歲的老病號,十幾年前她曾在內科當護士長,相隔七八米,老伯伯就喊道:“你是不是鐘護長?你還記得我嗎?”鐘彩棠一下子想不起來。“我十幾年前在內科住院的時候,你是護士長,當時是你幫助我解決了我的問題。現在不見你在科室里,你去哪了?”因為曾經幫病人解決過問題,被記得十幾年,鐘彩棠覺得很感動。
“我真記不起這件事了,因為我護理過這么多病人,也當過幾個科室的護士長,后來我說伯伯真不好意思,我真記不起你的名字,但是你記住我十幾年,我一直在你身邊,只是在不同的部門而已。”
以前,鐘彩棠還在兒科當護士長,曾經護理的那些小孩子現在也長大了。但是他們還記得她,說到龍江醫院,還問起兒科的護士長現在怎么樣。路上遇到,有些家屬特意過來打招呼,說還記得她。
讓患者記在心里并不簡單,“用心服務,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怎樣幫助別人”是鐘彩棠的秘籍,“我們不僅僅是護士和患者的角色,而是一種好朋友的關系,去關心他,去鼓勵他,他們也會把我們當成是親朋好友。”
對鐘彩棠來說,護理工作并不純粹是一種職業,或者是一種謀生的工具,而是把它當作一種熱愛。她不斷前行,守護著患者健康、守護著幼時的夢想,也守護著此時此刻的熱愛。
編輯:張玥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