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近段時間,順德不少村居陸續舉行“開筆禮”儀式。黃連作為順德唯一保留有最完整紀念倉頡沮誦(文字造字始祖)造字有功的廟宇的村居,一直延續著倉沮字祖信俗。
8月25日,“造字立書·開文啟明”2024年黃連倉沮字祖信俗開筆禮在黃連社區倉沮圣廟門前舉行。從2015年重新復辦倉沮圣廟開筆禮以來,黃連至今已連續舉辦10年,讓這一崇文傳統在新時代下得以傳承、發展和興盛。
開學禮+,讓非遺文化傳承煥新
與其他地方開筆禮不同的是,黃連開筆禮不斷在傳統習俗中融入新的內涵,讓傳統文化創新延續。
今年,黃連社區不僅舉辦開筆禮,更在活動現場融入“小小郵局”、倉沮書集、《字祖廟的天地人》講座、《漢字戲劇魔法秀》工作坊、黃連民藝圩等多元化內容。
倉沮書集
參加完開筆禮的學生及家長走進黃連畫家村,與手藝人導師及村民朋友一起,制作折紙作品,并且成為民藝圩現場的折紙裝置。
“紙藝”民藝圩
這是黃連舉行的第二場專場民藝圩,主要圍繞“紙藝”,邀請順德各村居紙藝手藝人現場展藝?,F場多位紙藝手藝人展示剪紙、紙扎添丁燈、纏花、三角插折紙等手藝,讓在場觀眾大開眼界。
不僅如此,黃連本土民間手工藝人也在現場設攤進行原創作品和技藝特點展示,讓廣大群眾了解民藝文化、體驗技藝精髓,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們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
在黃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場“漢字戲劇魔法秀”吸引著小朋友們沉浸其中。導師以經典電影《三十六個字》啟發小朋友認識中國漢字文化的起源和演變,結合即興戲劇和游戲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孩子們用身體和聲音,創造性地把頭腦里理解的漢字和意義,用自己的身體進行應用和操練,幫助學生從多維度認識漢字。
深究習俗古韻,弘揚崇文尚學傳統
一場“開筆禮”,不僅僅是對這片土地文化的傳承與延續,更是推動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探索。
這次活動,黃連社區還特別邀請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劉正剛,廣東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非遺評審專家陳忠烈,順德知名學者李健明開展一場跨越時空文化對話——《字祖廟的天地人》講座。
現場劉正剛帶領大家走進字祖廟殿堂,探尋古人對文字敬畏之心,以及字祖廟如何作為活態文化遺產,持續承傳并弘揚這份古老而神圣的文字崇拜,讓文化火種生生不息。
《字祖廟的天地人》講座
陳忠烈則深入剖析字祖廟如何在日新月異的珠三角地區,憑借其深厚歷史底蘊與獨特文化魅力,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展現其在當代社會不可替代價值。
李健明以其獨到視角,剖析了字祖廟如何深刻影響勒流地區民眾思想觀念,尤其是在農商并重社會結構中,如何促進文化與經濟良性互動,共同繪制出一幅幅生動多彩社會畫卷。
有著約150年歷史字祖廟的黃連素來重視倉沮字祖信俗的保護和傳承。黃連居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開筆禮既是倉沮字祖信俗在新時代下的文化延伸表現形式,也為黃連營造了良好的崇文氛圍,這為團結黃連居民、促進社區穩定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黃連通過各種方式傳承和振興倉沮字祖信俗
據了解,黃連社區圍繞記錄、建檔、研究、保存、宣傳、弘揚、傳承和振興黃連倉沮字祖信俗,黃連社區制定了五年計劃。
黃連通過搜集黃連倉沮圣廟相關的歷史資料、舊有用品;挖掘口述歷史,探究其歷史淵源、變遷軌跡;形成詳細的文字、照片、錄像存檔;利用有效、可行的途徑向人們宣傳黃連倉沮圣廟的歷史、特質、價值,營造適于其存在、傳承、推廣的社會環境等。
在保護的過程中,黃連讓市民、游客對倉沮字祖信俗有更廣泛、更深刻的認識,弘揚崇文尚學傳統,彰顯黃連的獨特魅力。
編輯:陳琴琴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