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對象開展社區服務發光發熱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鄒建華) “司法社工”于順德而言還是個新事物,這一新事物在陳村開展嘗試。接近兩年的嘗試,以社工介入社區矯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司法社工”也成為陳村鎮在社會創新方面的典型案例。
在《社區矯正實施辦法》里規定,司法機構須對社區矯正人員定期組織集中法治教育和進行個別談話教育,實施心理矯治。同時,司法所還需帶領社區矯正人員開展社區服務8小時。
誰能做得更專業?社工!
但陳村司法所相關負責人坦言,各地普遍無法做到完成“8小時教育、8小時服務”目標,原因是基層司法所事多人少,且政府人員承擔該項工作容易造成服務對象的抵觸。
據了解,陳村司法所目前有4人,專職管理社區矯正人員及社區戒毒(康復)人員的只有1人,而陳村需要進行社區矯正的人員及社區戒毒(康復)人員約有200人。
陳村司法所所長李威坦言,不僅是需要幫扶的人員數量較大,且社區矯正本來也是一項“技術活”。“我們在開展社區服務活動方面也并不擅長,也常常遭到幫扶對象的抵觸。”
在此背景之下,2012年,陳村決定引入“司法社工”,以社工專業方式有效引導需要進行矯正的人員及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適應正常生活。
李威表示,部門希望社工發揮其專業的溝通技巧及活動組織能力,為社區矯正人員提供社工服務,希望避免服務對象對政府角色的抵觸情緒,且使服務更專業化,同時也彌補了司法所人員不足的問題。
彩虹社工站團隊“作戰”
記者了解到,早年上海、深圳、廣州等地也嘗試引入司法社工,為易犯罪人群提供服務,但多以派駐崗位的形式進行服務,且多為1至2名社工,人員有限,個別人員某些方面能力欠缺無法彌補且出現過多參與司法部門其他工作等情況。
為了避免上述幾個地區的問題,陳村采用項目化運作模式,設立“彩虹社工站”,讓社工集合在一起單獨辦公,發揮團隊優勢。現時,陳村司法項目團隊囊括了社會工作、心理學、法學等方面的專業人員,服務能力全面,且工作安排有獨立自主權,不參與司法所其他工作。
其實,彩虹社工站也并非一開始就運作效果良好。據介紹,正是由于服務對象特殊,對社工能力要求高,可參考經驗少,沒有充足經驗的社工很難勝任“司法社工”,因此,彩虹社工站剛開始雖做了大量工作,且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出現經驗不足,工作方向不明確等問題。
為此,陳村司法所根據工作要求、之前開展工作的經驗,于今年梳理出社工站具體工作任務表,并制作考核制度,更換了一家對陳村更熟悉的本土社工機構——宏德社工,使社工站工作變得有序起來,效果大大提升。
做居民關系的“潤滑劑”
有了工作任務表,社工站首先建立起與司法部門、公安、村居(治保會、綜治、維穩)等的合作,建立了兩月一次的常規工作會議,及時的服務聯系機制,搭建起司法所、公安、村居等資源集中的大平臺。然后利用社會工作專業的知識、整合社會資源及借助相對應的資源平臺等開展服務。
在社區矯正人員法治教育方面,社工站將內容進行分類,注重個人、家庭、社會類法治知識全方面覆蓋,每個月固定一天作為法制教育活動日。在個人法制教育方面,社工站會舉辦不同主題的心理和認知課程,引導社區矯正人員釋放自我壓力情緒,接受來自綜治辦的的監督和管理,并逐漸融入社區生活。
在家庭教育方面,社工站會舉辦壓力管理、夫妻關系、子女教育、婆媳關系等與社區矯正人員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講座,并組織其未成年子女的戶外拓展活動,協助社矯人員營造良好的家庭關系,特別是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充分利用家庭的情感支持、社會化功能,幫助其克服危險心結或終結危險關系,正確面對及處理困境,及時調整自己,預防再次觸犯法律。
在社會教育層面,社工站會組織在陳村鎮各村居進行一系列的法治宣傳巡展活動。組織社區矯正人員提供活動策劃、節目表演、義工服務等,鼓勵社區矯正人員透過自身實踐的方式強化法制教育的學習效果。
在法治教育的形式上,除常規的講座類型外,還有如觀影、視頻分享、戶外宣傳等,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和學習效果。而在社區服務方面,社工站更是發揮特長,開展各種服務,還成立彩虹義工服務隊,激發服務對象熱情,發現自身價值等。
截止至2014年8月,陳村鎮彩虹社工站共組織法制教育活動10場,安排社區矯正人員參與466人次。為社矯人員組織社區服務活動95場次,社矯人員參與466人次,直接為居民提供知識宣傳、康復訓練、專業技能支持等服務8542人次。
彩虹社工站服務對象成一個集體
難題仍在,難滿足需求
陳村司法所所長李威給彩虹社工站好評,他說,希望陳村司法社工發展服務模式能為順德司法工作提供參考。盡管彩虹社工站經過努力與創新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司法社工發展的時間不長,很多服務都是在摸索和嘗試中進行,難免會出現問題。如在一些服務項目的推行初始階段,會遇到社矯對象比較強烈的抗拒,甚至到現在,也有一小部分的人員不理解、參與服務。
不僅如此,彩虹社工站負責人之一李奕明坦言,即使有了彩虹社工站,每月完成8個小時法制教育比較有難度,且難以保證效果。一次過舉行長達8個小時的法制教育,這對于在監外執行的人員來說不太現實。但如果分為幾次完成,對于社矯人員的工作和生活又是一個極大的困擾,有可能會造成社矯人員的集體“不配合”。
此外,李奕明也道出了司法社工的苦,他說,彩虹社工站現時的服務對象包括了社矯人員、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刑釋人員,群體人員數量比較多,只有3人的配置已不能滿足服務發展的需要,周末加班幾乎已經成為了工作常態。
對于下一步對策,李奕明也有所打算,他說,彩虹社工站將加強與其他鎮街、地區司法社工項目的溝通交流,吸取經驗,得到啟發,并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同時也計劃聯系高校、法律方面的專家、資源的司法工作人員,組成一個顧問團,為司法社工的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實務指導。
■一線體驗
社工:不被理解,男人都被罵得快哭了
項目開展初期,最大的困難就是遭遇抗性。我們上門走訪時很難碰見服務對象,有時他們覺得我們就是來管他們的,是政府的,所以不讓社工進門。有時要連續拜訪三次,經詳細解釋,才會讓社工進門,有的則一直不讓進。服務對象對司法社工的認識還需要過程,社工也還需更多時間與服務對象解釋、溝通。在這點上,我們都花了近半年時間,與服務對象建立良好關系。
難進服務對象家門與內心,其實很大原因是,社工只能給到精神上的幫助,不能給到物質上或者低保條件認證、就業等方面的幫助,他們認為沒有作用。有些人不配合法制教育與社區服務安排,遲到、早退、上課擾亂紀律、開展服務時不動、干脆不參加的都有,而有的來了卻很不耐煩,會一直罵社工,我們一名男社工助理都快被罵哭了。
雖然政府對司法社工非常重視,也給予支持。但陳村司法社工站按政府配備,只有3名工作人員,面對幾百名服務對象,3人不可能有更多次走訪等其他服務。另外,資金問題也會影響到辦活動的效率、效果,社工不得不走訪企業尋求幫助。
社會及企業對三類人群的認識也要加深,很多企業一聽說吸毒人員等都決定不接納其當工人,如果能從體制上,像要求企業接納殘疾人當員工一樣有義務,讓企業有接納三類人群就業的指標考核就好。
另外,企業慈善方面認識也需改變,企業出資做慈善,一般認為他們更應該幫助殘疾人、低保戶或老人,并認為是要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很不愿意給那些曾經犯過錯誤的人。他們應該要認識到,這些社區矯正人員等也是非常需要幫助的。
不過欣喜的是,服務對象對社工基本理解了,半年過去,大部分也都積極參加法制教育和開展社區服務,有些彩虹義工服務隊隊員還經常詢問社工站有什么活動,并強烈要求參加。今后我們將加強義工服務隊的團隊意識,讓他們互相溝通、理解,發揮部分服務對象的專業能力,服務社會或帶領其他服務對象組織、參加互動,不僅實現“助人自助”,還實現助人去“助人”。我們希望今后的法制宣傳互動,直接讓表現好的義工負責。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看到服務對象的改變真的很高興。有一個義工聽說我們想組建話劇表演隊,多次詢問進度并要求參加,還跟社工做朋友,把社工站當成了活動組織地,生活好去處,這些都讓我們感到溫暖與欣慰。
■建言獻策
彩虹社工站負責人李奕明:
1、彩虹社工站將加強與其他鎮街、地區司法社工項目的溝通交流,吸取經驗,得到啟發。
2、政府加大投入。
3、聯系高校、法律方面的專家、資源的司法工作人員,組成一個顧問團,為司法社工的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實務指導。
司法社工站站長柯曉霞:
1、增強司法社工“影響力”在香港,司法社工會提前與犯罪嫌疑人建立關系,可以直接為服務對象出具情況報告書,影響判決結果,在后期服務中,還可出具服務對象情況報告,影響服務對象考核成績,也可為服務對象出具符合低保條件鑒定,而在內地這些都沒有,所以對服務對象的牽制力或幫助手段相對少些。所以,體制上要進一步支持司法社工。
2、加大司法社工的宣傳,縮短社會對司法社工的認識、認同、支持時間。
3、成立服務對象義工隊,加強義工服務隊的團隊意識,讓他們互相溝通、理解,發揮部分服務對象的專業能力,服務社會或帶領其他服務對象組織、參加互動,讓他們不僅理解“助人自助”,還實現去“助人”。
陳村五星級義工梁淑鳴:
我也經常接觸那些想改過自新的人,之前也有想法建庇護工場,但成本太大,也需要土地。如果有企業或慈善會支持,司法社工就可以更集中地輔導服務對象,并獲得企業認同,同時讓企業認同,讓更多市民了解,看到這些人人性中更多美好的一面。
市民王先生:
項目怎么做更應看實際中得出的理論知識,聽實際中摸爬打滾中過來的總結,政府應更加重視這一社會問題,加大投入,提供更大的平臺,政府也應加大對三類人員的宣傳,改變社會對他們的看法,宣傳正面形象、司法社工工作成果。
■延伸閱讀
陳村探索:讓社會組織成為活躍因子
陳村以法治鎮聞名,法治創新中的“六大機制”享譽全省,社會治理與創新有較好探索基礎與氛圍。隨著順德三大改革的推進,以及社工服務的普及,陳村鎮在社會組織陳村總商會承接政府職能、司法社工、殘疾人培訓幫扶、社工培訓黨員等方面探索走在全區前列。
在社會體制改革方面,陳村鎮建設并優化“花香家園”社會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開展各類社工服務,并通過社工帶動黨員志愿者的形式,發揮社會力量。
而陳村總商會作為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則被認為是“典范”。陳村總商會還用好用活陳村總商會慈善基金,集合社會力量,建設陳村總商會大廈。除了陳村總商會基金,慈善救助方面,陳村積極發動社會各界成立慈善冠名基金,共有6個慈善冠名基金。
法治鎮建設方面,陳村鎮從“大亂”實現“大治”后,將法治鎮建設重點工作定在了“法治宣傳”上,新增了1所學校、3個村居建設法治文化設施,同時利用媒體、村居LED屏、法治公園等渠道宣傳法治。陳村還明確村(社區)一名副書記專抓法治工作,建立村(社區)法治工作季度例會制度,及時了解和掌握村(社區)法治建設工作任務落實情況。
陳村還積極在村居中設立律師工作室,并以南涌社區、紺現村、大都村和石洲村作為試點,提供律師服務,引導市民通過法律途徑表達訴求。陳村鎮還針對服務社矯人員、安置幫教對象、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及信訪人員,購買“司法社工”的服務,目前,依托社工服務專業能力,服務成效開始呈現,并逐步形成品牌,實現從單純管理到服務管理的轉變。
去行政化也是社會創新運作的“革命”性舉措。陳村文體聯合會的改革創新就是如此,今年,陳村鎮文體聯合會第三屆理事會特別邀請了眾多社會企業家作為文體聯合會顧問,確定會長也由社會企業家擔任,使文體事業發展“去行政化”,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文體事業。此舉在增加文體事業發展方面的資金的同時,增強了社會各界對文體事業的關注及責任感。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