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頭燒肉",在上世紀70年代誕生于龍江里海片區,是當地居民吸收各地燒豬工藝,經過反復調試制作,摸索出一條獨特的制作工藝,憑借考究的選材和特別的烤制手法以及嚴謹的工序流程,出品色靚味香,皮脆不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傳統節日必不可少的"東頭燒肉"
由于這些燒肉初時集中在東頭市場銷售,形成"東頭燒肉"的品牌。更因其"鴻運當頭"、"紅皮猛壯"的寓意,在春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以及筵席活動傷,更是必不可少的應節食品。
龍江一帶因蠶桑業和繅絲業興盛成為順德最早的首富之區,有"兩龍不認順"之諺。而東頭街所在的里海是宋代以來廣東最大的桑園圍的開口處。堤圍建成后,當時唯一運輸工具——船只只能從外海進入里海,再由里海轉船運入內河各地。所以東頭一帶成了圍內水上商品運輸中轉的大碼頭(見《龍江千年回眸》)。水上運輸發達,帶來了商貿的興旺。
據《博物志》記載:生燕冀者皮厚,生雍梁者足短,生嶺南者白需極肥。產于珠三角的小豬嘴短、耳短、腳短、皮薄,燒起來易熟,肉嫩皮脆,香酥味濃。
制作者憑借其及其講究的選材及烤制手法,從選用的豬只,到腌制、味料配方、制作工藝、烘烤的火候等方面,都有成套成熟的工藝編程與要求。最重要都系選好豬,捉豬的過程就是要選好豬。選的生豬要不肥不瘦,比較薄皮的。重量比較適中(80-90斤)最好。
東頭燒肉制作過程
烤爐的溫度估計有370-400度,所以每個工人都非常辛苦。像工人逢年過節2天2夜不能睡的,最多清明那時百幾只豬,節日都是30-50只豬。平時都是10-20只。合適的爐溫能使燒豬的香味更加多元。此外,因為傳統燒臘大多會使用木柴、炭等固體燃料,這樣會比較容易造成肉制品在加工過程中被木柴灰塵污染。
然后拍破細針,疏氣、免氣泡,加好柴燒夠流溫再下第二次爐,第二次流之后拿上來,如果見有燒焦的,一般都會貼紙。貼過紙之后大概10分鐘左右,將燒焦的全部刮出來,然后再放入爐里面,這樣三次來回。豬也會燒得金黃色了。
東頭燒肉是咸鮮的熟制品,直接蘸白砂糖或生抽吃也可以的,搭配蒜苗、蕎菜、香蔥等一起清炒就更加美味。
(文/綜合整理,圖源于城市網,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編輯/云菡夢)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